走进陈英杰全新个人展览《直觉的游弋》
带来在云南、西藏等地进行绘画所启发的全新创作。
龙美术馆(西岸馆)现正呈现陈英杰全新个人展览《直觉的游弋》,带来艺术家近年来受其在云南、西藏等地进行场域绘画所启发的全新创作。
陈英杰的艺术实践,是他个人哲学与创作直觉的真实表达。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曾深入探索街头艺术和公共项目,通过这些领域追求一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的自由。然而,随着他艺术旅程的深化,陈英杰转向了更加直觉的创作方式,选择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寻找灵感。他的这一转变不仅仅是场景的改变,更是对自由本质的深层探讨和体验。
在西藏广袤无垠的自然中,陈英杰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自由——一种通过与自然元素如紫外线、风的直接接触而触发的创作冲动。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的艺术技法和预设的构图规则变得无关紧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是肢体的直觉反应。如陈英杰自述,这种创作过程中,「手带着我去画」,仿佛是借助了自然的力量,使得每一笔都成为一种宇宙能量的流露。
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陈英杰的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生动的动态与静态之间的平衡,同时在哲学上引发观众对「逍遥自游」境界的深入思考。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场心灵上的解放和自我发现。
此番 Hypebeast 再度与陈英杰进行访谈,分享了他如何将这种直觉的创作方法融入到他的艺术实践中,为那些在忙碌生活中寻找意义与美的年轻人提供了极大的启发。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和转变,也感受到了艺术和人生互相作用下的对人观念的改变,鼓励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作天地。
Hypebeast:这次个人展览《直觉的游弋》是怎样开始的?
陈英杰:起因是王薇馆长收藏了我一幅作品,然后继而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而我也想在上海办一个严肃些的展览。因为以往我更多是前往参加 Street Art、涂鸦、公共项目,而近这几年我则更多是聚焦在架上绘画上,所以我也会想尝试在不同空间展出和创作。
展览的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我想这次展览是我们想要强调的是感官。我为无论是在工作室创作,还是在高海拔的雪山上创作,又或是我去赛车,我都是在寻找与捕捉直觉,对公路、沥青、对树叶的感受,荒无人烟时的感受,大风中的感受,身处天地间的感受等等。
整个展览的动线是怎样的?你希望观众感受到什么?
整个展览划分成三个区域。观众首先进来的这个区域「静」的,有我第一件前往云南、西藏的写生作品,然后右手边展出了一幅大尺幅的作品《20231017#129》,策展人特别安排了一个古今对话的设计,形成了一种时空对话的感觉。再走下去,大家可以看到我在创作上想要把整个尺幅画得更大,这样作品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个区域是影音室,在这里有我们工作室的同时把我在西藏创作过程拍摄下来,因为看画面是很直观的,大家能一同感受前往西藏创作这个历程。
然后再走进去,是一个相对「动」的区域,我希望观众能感受到创作的过程感,作品发展的脉络与裂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去看一个结果。可能我去西藏创作,有人会认为是痛苦,但对我来说其实是痛快,是一个灵魂拷问的过程。「我来西藏做什么,我画这么多画为什么,是为了卖还是为了展出?」到了这个环境中,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会变得平和、平静,只想要聚焦的是自己的直觉,甚至放低了对画画的执念。因为当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的时候,就容易变成一股执念,就像赛车一样,越是追求、执着其中,犯错率其实会更高。这种平静能够令我调整自己的呼吸,某种程度上又令我更顺利成章的能在户外画一件很大的作品,超脱于尺寸。
你是如何把直觉捕捉到画上的?
我觉得是打开了感官。我觉得直觉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说我要寻找就一定能找到的,更多时候是它们闯进来的。当我身处大自然中,在四野无人的环境中架起画布,无论是紫外线、风等等都会刺激到我,当我置身于那个空间的时候,我不会去思考技法是什么,不会思考我该怎么画。这时候画画是一种身体反应,说得玄一点,就像是手带着我去画的,有种借上天的能量去画出来的感觉,有感而发。
这几年间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接下来有计划吗?
这几年我觉得自己变化不大,我觉得更多是不同状态的感受变化。接下来,我想去非洲,画动物,更灵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