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专访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 主理人 Will Lee
「希望能因为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 带给台湾文创产业一点影响。」

知名的 TSUTAYA BOOKSTORE 目前于台湾已开设两家店铺,第三间店也将于近期正式营运,而先前 HYPEBEAST 曾与 TSUTAYA BOOKSTORE 台湾总经理安田秀敏进行专访。该专访末段提到了 TSUTAYA BOOKSTORE 有著打造「一个能给读者更多观点与世界观的能量基地」的理想,也成功为台湾挹注不少文创能量,并试图扭转大家对实体书店光环褪去的想法。
而本月台北的民生社区也出现了值得大家关注的全新独立书店 −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是来自新晋设计师品牌 Alice Lawrance 主理人 Will Lee 的最新风格提案,而他的想法究竟从何而来,又或是什么使命使然,就由本人来亲自剖析。
介绍与分享一下为何会想要开设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
除了 Alice Lawrance 外,我曾在过去《谈轮台韩的街头文化变迁》的专访中提到想做一个属于我的 Lifestyle label。我本身就很喜欢购买设计艺术类的书籍,出国时也很爱逛这种类型的书店,这是一种很好寻找灵感的方式,而这就是我 Lifestyle 的一部份,也是继 Alice Lawrance 后的全新品牌。我们虽然名为 Bookshop & Café,但我们依旧是一家书店,而非咖啡厅,卖咖啡单纯是怕有人口渴,无需离开店里即刻解决这项困扰。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 的装潢风格?
我一直都对室内设计很感兴趣,虽然并不专业,但这间店的装潢全由我亲自主导设计。店内看得到的木工部分,还有一整面英国 Vitsoe 的 606 层板,也有金属的书架,搭配不同的灯饰,有义大利经典的 Artemide 与德国的古董灯,都是不同元素,摆上我的选书及平时的一些小收藏品,反映出我一直很重视的 Mix & Match,像我平常穿衣服也是,试著将不同风格品牌混在一起,又不失和谐是我一向追求的东西。我们的招牌以不同的英文字体组成,制作方式也因此而有所差异,正是一家设计书店,就更想揉合各式各样的风格并作完美体现。
我一直很重视的 Mix & Match,像我平常穿衣服也是,试著将不同风格品牌混在一起,又不失和谐是我一向追求的东西。
店内可以看到一些我长期四处蒐集的收藏品,当然只供展示,当中蛮多来自 Vintage Braun,包括音响、桌扇与电子钟等。本身因为很喜欢 Dieter Rams(70-80 年代的 Braun 设计师),默默地蒐集他在位时的经典设计,上面提到的 Vitsoe 606 层板也是 Dieter Rams 当时跨刀为英国家具品牌所做的设计,成本虽比一般的书架贵上好几倍,但能有幸买到这位传奇的设计,我觉得很值得。
单以一句话来代表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会如何介绍?
希望能成为一个提供大家找寻灵感的空间。
锁定的客层是哪一个年齡层?
全都欢迎。
目前的书籍先以哪一类别为重?未来呢?
我们是一家贩卖设计及艺术类书籍的书店,现在与未来都是,以欧美的出版品为主(台湾的独立书店大部分都偏日系),一些比较大家的艺术书出版社,加上一些欧美当地比较小众的独立出版社。
我希望能藉由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 对台湾的文创产业带来点影响,其实台湾的阅读风气并不差。
谈谈独立实体书店的必要性为何?
我不知道有没有绝对的必要性,但我可以就我在筹备这间店期间的策略进行分享。
Lucy Martin 的书 95% 以上都来自欧美出版社,就欧美物价来说成本相对高,还要加上运费,售价可能会比日系书籍高一些,而设计书籍的书籍本就不可能太低,但我们在定价时尽量抓最低的利润,追求商品的流动性,打造亲民的价格。
再来我们会不定期有折扣活动,我发觉国外很多独立书店的书流动率偏低,因此常常去了都发现书都大同小异,也没有折扣。因此我会把策略放在「流动率」上,藉由折扣来出清书籍,这样就能持续引进新书。因为我个人很不喜欢每次去书店都是看到同样的刊物,所以我希望能让每次前来 Lucy Martin 的客人感到新鲜感,
我希望能藉由这间书店对台湾的文创产业带来点影响,其实台湾的阅读风气并不差,我想要传达的是,书可以陪我们一辈子,也可以充实我们,只是不像衣服能穿出门炫耀,书带来的是深度的帮助,对我来说花两千块买书也很值得。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Café 是一个短暂的计画,还是长远的?
我的 Lifestyle label 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且需要时间来一一实现,目前 Alice Lawrance 正在稳定成长,Lucy Martin 也要诞生了,这一切都映照著我的 Lifestyle,没有意外的话,当然会一直长远的走下去。
未来有什么计画想要分享?
就书店来说,我们会试著邀请一些国外艺术家一起合作,办活动或是办展览,大家不妨期待一下。就我个人来说,我可能短期内会先以我手上的这两支品牌 Alice Lawrance 与 Lucy Martin 为重心,最近忙到都没时间休息了,必须赶快让这两支品牌走上轨道,再之后我要去旅行放松一下。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观看上方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 Café 形象影片,亦可追踪 @lucymartinbookshop 与 @thexsoloist。
LUCY MARTIN ART BOOKSHOP
台北市松山区健康路 185 巷 12 号 1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