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 vs adidas 回顾及前瞻 Part 1 - 主宰时装界之战役
设计师争夺战-超越联乘的品牌升华。

两大运动品牌的竞赛,随著 Under Armour 在美国进占第 2 位,以为胜负已分。但近年先有 Kanye West 由 Nike 转投 adidas、随之有重点设计师挖角、adidas 大量招揽时尚界名人后,Nike 的王者宝座,在 2015 年似乎受到挑战。HYPEBEAST 团队收集了过去一年的资料,以两回形式,通过 Nike、Air Jordan、NikeLab 与 adidas 及分支品牌的比较,分析两大巨头之争。今回先集中讨论品牌与高级时装、街头品牌的合作关系,解构 Nike 与 adidas 各自的宣传手法,以及两者在相近范畴的竞争。
时装设计师之争
-
高级时装本质与大众距离甚远,但通过与运动品牌之合作,推出高性价比的单品,在市场中大受欢迎。Nike 于近年紧贴著潮流走势,与 Undercover、Pigalle Paris 名所合作联乘赢得口碑。自 NikeLab 成立后,联乘单位大大增加;于 2015 年之初,NikeLab 宣布经典机能服饰支线 ACG(All Conditions Gear)进行改革,邀请创办 Acronym 的设计师 Errolson Hugh 主导监修,以及推出 Lunar Force 1 x Acronym 鞋款。此举将 ACG 的 Urban Outdoor 形象转化成 Urban Exploration,并且让消费者以相宜价钱,领略动辄过万元的设计,此举深得民心,令人佩服 Nike 及 NikeLab 在联乘方面的弹性处理手法。相反,adidas 专注于高端发展,Rick Owens、Y-3 等支线虽然吸引,但订价之高,大众未必能负担。不同的策略,赋予品牌不同命运,2015 年两大品牌创造 15 个联乘计划,最关键的几个计划如下:
日式功艺较量
-
2015 年 2 月,NikeLab 宣布与日本品牌 sacai 的设计师阿部千登势(Chitose Abe)合作,在 Craig McDean 的镜头下,服装充满动态,令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早与 adidas 有著合作关系的 Kolor,由阿部千登势的丈夫阿部润一(Junichi Abe)主理,在今年亦推出了联乘服饰系列。两人曾在 Comme des Garçons 工作,同为川久保玲的门下弟子,设计各有千秋。阿部千登势笔下的 Nike 运动服,采用百褶设计效果,加上萤光色的网眼、绸缎与蕾丝在羊毛和尼龍材质,把运动服传统形象扭转。而阿部润一则较为低调,与 adidas 合作前,大众未必知道其品牌 Kolor 的出色之处,但其实前身为剪裁师的他,亦以材质运用上见称,服饰在手上的质感,并非宣传照上可定夺。
滑板文化冲击
-
时装界另一重地-滑板街头潮流,而今年主角必定是来自伦敦的 Palace Skateboarding,与 adidas 在 2014 年公布合作后,先后推出了鞋款如 Pro Primeknit、Palace Pro Trainer、Palace Pro Boost 等多个热门产品,adidas 更毫不吝啬套用上 ZX-Flux 元素、Primeknit、Boost 等技术。在前胆性上,街头品牌一直以 Palace 为皇者 Supreme 为唯一对手,adidas 占尽先机与前者合作,大受支持者的赞赏。2015 年中,Supreme 破天荒于 Air Jordan 30 周年之际,推出联乘 Air Jordan V,其他 T-Shirt 及帽款如预料中被抢购一空,大众焦点瞬间扳回 Supreme 及 Nike 身上。
户外机能素材
-
2015 年 6 月,adidas 与户外服装品牌 White Mountaineering 宣布联乘服饰系列,定于本年春季发布,设计师相泽阳介(Yosuke Aizawa)为运动服大幅度注入前所未见的设计细节。Nike 亦在年尾阶段,宣布 Nike Windrunner 会以 Stone Island 研发的机能布料及染制工程技术重生,两大品牌各取所长,采用 Mussola Gommata、Nylon Metal 等布料及 PrimaLoft® 技术,为经典 Windrunner 注入生气与活力。两者皆为户外机能的先驱,同时提升 Nike 及 adidas 的多元化风格,期待品牌于 2016 年在此范畴的发展。
原宿街头对决
-
年初大受欢迎的 Fragment design x Nike Sock Dart,在藤原浩(Hiroshi Fujiwara)的重新设计下,惊为天人,一上架即完售。10 年前发表的 Nike Sock Dart,乃第一对采用电脑编织技术制成的鞋款,搭配编织鞋身,鞋面上的矽胶搭取代传统的鞋带设计,当年相当前卫,是目前流行的 Flyknit 技术发展的原点之一。另一方面,一直与瀧泽相介(Shinsuke Takizawa)主理之 Neighborhood 合作的 adidas,沿用骷髅骨、三角齿状设计,其中最为吸引的年度作品,必定是 NH Shelltoe Boots,把 Suprestar 的套路放在靴上,完美融合双方元素。
联乘宣传平台
-
联乘计划、客席设计师参与,都是品牌吸引外界关注的手法。Nike 捕捉到最佳目标与时机,宣传上达到不费吹灰之力。NikeLab 为首的所有官方社交平台 ,完美表现了品牌的美学角度,每一个 Post 都有上乘质素示人,让大众直接将其分享。另外,在重大系列发布上,Nike 亦会推出相关软件产品,如 ACG 与 VSCO CAM 的滤镜、Stone Island 适时推出的 Mobile Apps,让热潮在网路散播。总括上述观点,或许有种 Nike 在与时装融合上比 adidas 稍胜一筹的感觉,可结论 adidas 本年在社交网络得到的 Like,反而远远抛离 Nike。读者应该清楚,双方的大战当然不止于以上论点,下回将与大家带来品牌与音乐名人、技术研发、未来发展等话题,且看 adidas 如何向 Nike 步步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