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文化新视界 Visual Culture - Pazo Ho

Pazo 为本地时尚眼镜店 Visual Culture 的创办人,本身拥有多年于眼镜业内工作的经验,于2008年成立 Visual

Fashion 时装
0 Comments

Pazo 为本地时尚眼镜店 Visual Culture 的创办人,本身拥有多年于眼镜业内工作的经验,于2008年成立 Visual Culture,选址大角咀成立第一家总店。于短短四年之间,Visual Culture 已分别于铜锣湾、大角咀、尖沙咀、中环及澳门开设了总并6间分店,成为本地新兴的时尚新势力。有趣的是除了引入优质的眼镜之外,Pazo无论于创立眼镜店的理念、经营模式以至室内装潢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一套,而Pazo本人亦熟识多种流行文化,并且作为近年冒起最快的眼镜单位的主理人,今次我们Hypebeast的团队便有幸跟他作一个深入的个人专访,让大家了解他个人及 Visual Culture 多一些。

知道你早于1990年加入眼镜行业,当初为何会选择加入眼镜行业?
一来是因为自己本身有戴眼镜这个需要,另外自己也对眼镜很有兴趣,所以便入了行当学徒。一开始加入了眼镜公司「眼镜88」,那时是做学徒的身份,很多工作都要负责,包括对产品的认知、调较眼镜、验眼、以及工场负责的程序我们也要跟进,例如是如何把镜片接合于镜框之中。直至1996年,我就转到了其他的眼镜公司。

何时萌生自行开设眼镜店的想法?
其实 Visual Cultur e这个概念已经想了很久,我想大约是在2000年左右吧,开始细想如果自己要创立一间眼镜店的话要如何经营,但奈何当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成立Visual Culture就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自2008年于大角咀成立第一家Visual Culture开始,你引入的并非当时最吃香的日本传统手作眼镜,反而大多是 Moscot Originals 及 Shuron 等欧美品牌的出品,为何会有这样的定位?
其实当时我们也有引入日本品牌的眼镜,但当时市面上主流是售卖日本制作的眼镜为主,相反来自欧美专业眼镜品牌的出品比较少,同时自己也很喜欢不少欧美的眼镜品牌如 Moscot、Shuron 及 Oliver Goldsmit h等等,因此就产生了这样的定位,也不算是刻意去经营这个形象。而可能是当时市面上售卖欧美专业眼镜品牌的出品比较少,因此 Visual Culture 当时得到比较多的注目和报导。

那时候时对香港的眼镜潮流文化有甚么看法?
那时候市面上售卖的中高档眼镜多为时装品牌的出品,当中大部分都并非出产眼镜的专业品牌,相反优质的专业眼镜品牌出品则很难在市面上找到,我会用「古怪」来形容当时眼镜市场的生态环境。因此,成立Visual Culture就是希望引入更多专业眼镜品牌出品的眼镜。而直至现在,我们售卖的眼镜当中,接近90%的单品都是专业眼镜品牌的出品。

成立了4年的时间,现在Visual Culture经经营理念和使命与当初比较,有没有甚么改变?
其实成立时是希望引入更多专业眼镜品牌的出品,让大家多一些选择,改变眼镜市场由时装品牌主导的现象,当中比较少商业上的计算。在法国,有很多人喝红酒,而大家也会觉得法国人是很懂得品评和欣赏红酒的;而义大利有很多人爱喝咖啡,因此一提起义大利人,大家也会认为他们很懂得咖啡。而相反香港其实是全球佩戴眼镜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但提起香港人大家却不过认为香港人对眼镜文化很有认识,因此实在有需要推广专业的眼镜文化,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四年来一直坚守的经营理念。

短短4年间 Visual Culture 已扩充营业至开设第6间分店,除了 Visual Culture 愈来愈受欢迎之外,有留意到本地的眼镜潮流文化有甚么转变吗?
有很大转变,不少同行及供应商也愈来愈积极去引入更多优质的眼镜品牌;至于顾客上也对眼镜有更深的认知,以往可能一定要着重眼镜上要有高级品牌的商标,但现在会更懂得从多角度分辨眼镜的优劣,同时在款式的搭配上也有更丰富的知识。

早前你们曾跟日本的 Solakzade 合作于店内举行期间限定 Vintage 眼镜展,反应如何?有甚么感觉?
那次的反应很好,Solakzade 是于日本专门售卖古董眼镜的单位,而其主理人跟我其实一早就认识,那时我觉得他的收藏十分吸引及富有观赏价值,同时跟 Visual Culture 售卖的眼镜一样很有历史文化,因此便着手于 Visual Culture 店内举办这个 Trunk Show。而举办期间的反应非常理想,聚集了一群眼镜知识水平很高的人甚至本地的眼镜收藏家,作了一次非常好的交流。这亦是我们除了作为零售商以外,要肩负起的责任,去推广这些眼镜文化。

早前举办的 EYECON 活动反应非常热烈,当中有甚么含义吗?
其实成立 EYECON 的目的是希望建设一个平台,让眼镜用家跟眼镜品牌或设计师进行交流,同时宣扬香港的眼镜文化。透过大家上载的照片,各大品牌或设计师可以了解到消费者的喜好,是两者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时这些照片亦是替香港的眼镜文化作一个记录,因此我们会让 EYECON 活动一直进行下去,成为一个持续性的企划。

众所周知你很喜爱 Moscot 的出品,可说是你最喜爱的眼镜品牌吗?当中甚么地方最吸引你?
其实眼镜文化的起源来自欧洲,至于愈来愈多不同款式的眼镜出现则是由二次大战之后开始,及后款式上的变化则由美国带领这个潮流。而Moscot这个品牌已经营运了超过100年,当中从没间断,他们是美国眼镜始流的先驱,同时他们很了解美国眼镜潮流的演变。而直至70年代,美国的眼镜设计潮流开始式微,相反主要的眼镜潮流则转而于亚洲兴起。现今的Moscot就一直在做当时30至70年代一些很经典的美国式设计,而当中很重要的是他们致力将这些经典设计的眼镜带进时尚的 Select Shop 如 colette 等,理念上是将传统的眼镜工艺带给新世代,让更多人认识同时亦让这种文化得以承传,这点跟我们Visual Culture的理念非常一致。

自己有多少副眼镜珍藏?多数是甚么款式?
真的有很多副,当中主要英国及美国品牌的出品。英国方面最喜欢的是 Oliver Goldsmith 及 Cutler and Gross,而美国方面则是 Shuron 及 Moscot ,当中特别喜欢 Shuron 的眉架出品,而现在我正戴着的就是 Cutler and Gross 的出品。而近三年左右我都喜欢配上有色的镜片,主要是由于近年工作上的需要,我经常于室内及户外穿梭,而我佩戴的有色镜片不像一般太阳镜片般深色,因此于室内及户外的环境都非常合适,同时非常易于配衬,因此就有了这个习惯。

为何如此钟情于欧美出品的眼镜款式?跟日本制的眼镜有甚么不同?
其实我也很喜欢日本制的镜架,而平心而论以造工质素而言,现在日本制的款式普遍来说是比较优胜的。其实眼镜文化是由欧美转移到亚洲,而经多年发展,日本已经完全掌握了传统的眼镜制作技术,时至今天在技术上甚至是青出于蓝。但其实这些日本手作镜架的款式都是来自欧美的设计,因着亚洲人面部轮廓的不同,日本人于款式的线条上都略为作出了修改,因此喜爱 Vintage 文化的我还是较喜爱最传统的欧美品牌出品,感觉上比较 Original 有原创性。

无容置疑中国大陆是一个非常龐大而又极具潜力的市场,有构思怎样打进内地市场吗?
在于从商的角度你说得很对,很多人都希望打入大陆的市场,对于这方面我绝不抗拒,但其实现在 Visual Culture 的发展速度已较预期中快;而且我们紥根于香港,在管理及技术支援上我们面对大陆的市场还未有足够的准备,因此如果硬于现阶段在大陆开店,也只不过有形无实,如果真要进军大陆,我们希望是能完整地将现有的一套带到内地,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还未有这个打算。

于上次兰坊道旗舰店开幕的同时,Visual Culture 亦联同了其他品牌以超限量的形式推出了不少眼镜以外的联名单品,如耳机、手表及 iPhone Case 等等,紧接而来还有进一步的类似计划吗?
其实这些计划大多也是很即兴的,由于部分客人光顾了一段长时间,慢慢我们成为了朋友,当中他们来自很多不同的行业,而我们也从不抗拒作新的尝试,在不断的了解下就发展出多款不同种类的联名单品。而紧接而来我们会跟一个来自德国柏林的品牌推出别注版的鞋履,如无意外的话会生产12双作公开发售。另外我们也在构思一个以制作 Figure 的面料制作,模彷石头的纹理和质感的纪念版眼镜盒,并以人手上色。由于12月我们的旗舰店就开业1周年纪念,届时或许会将这款眼镜盒以纪念版的形式作公开发售。

谈完眼镜上的问题,我们谈谈别的范畴吧。知道你很喜欢经典乐队 Pink Floyd 的音乐,在数家 Visual Culture 的室内装潢上亦保留了特设的部分,向乐队的专辑和同名电影《The Wall》致敬。为何如此喜欢Pink Floyd?
我年轻时喜欢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当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摇滚甚至电子乐,但我个人来说就最喜欢 Pink Floyd 这队乐队。在于当时来说,他们的音乐创作可谓是划时代的,非常创新而于今时今日再听,曲式、编曲及题材也绝不过时。同时他们的歌曲所讲及的题材亦非常特别,有别于一般主流的作品,带来很大的想像空间,甚至像小说一样为我带来很多画面,更于当时制作出概念完整而贯彻的唱片《Animals》,实在是一队经典乐队。

早前听过你说将于7月在澳门举行展览?是甚么类型的展览?可以讲解一下吗?
其实今次除了Visual Culture之外,还会跟一个澳门的摄影师和来自克罗地亚的画家合作,于澳门举行展览,届时会有一些相和画展出,同时会有一些我们的眼镜收藏以及我个人收藏的唱片等展出,而是次展览是没有任何眼镜会作出售之用的。并现定于7月29日至8月28日举行。

祝你的展览成功。
谢谢。

摄影: Hypebeast

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

Essentials: Ernesto Uchimura
Fashion 时装

Essentials: Ernesto Uchimura

我们Hypebeast设立「Hypebeast

FENDI MEN 香港置地廣場男士系列旗艦專門店
Fashion 时装

FENDI MEN 香港置地广场男士系列旗舰专门店

致力推广义大利手工艺文化的FENDI在近日在香港置地广场开设了亚洲首间男士系列旗舰专门店,店内装潢完全以 FENDI

Calvin Klein 2013 春夏系列
Fashion 时装

Calvin Klein 2013 春夏系列

由70年代崛起的纽约三大极简设计品牌之一的 Calvin Klein ,同时在米兰时装周与各大高端品牌一同较劲,推出了由 Italo Zucchelli

Christopher Boffoli 打造食物與小人物模型的奇妙世界微觀攝影
Art 艺术

Christopher Boffoli 打造食物与小人物模型的奇妙世界微观摄影

美国西雅图的摄影师 Christopher Boffoli 擅长利用玩具小人模型打造的出微观的世界,在去年的时候以甜点以及水果打造出惊奇的世界让大家疯狂转贴后,这次 Christopher

Versace 2013 春夏系列
Fashion 时装

Versace 2013 春夏系列

Versace


giuliano Fujiwara 2013 春夏系列
Fashion 时装

giuliano Fujiwara 2013 春夏系列

目前由台湾微风集团所主导的义大利品牌 giuliano Fujiwara,最近也在米兰时装周发表了最新的2013春夏系列,全新的创意总监 Sergio Daricello 以 Ryan

The Joker 2.0 by Hot Toys
Design 设计

The Joker 2.0 by Hot Toys

随著由 Christopher Nolan 打造的蝙蝠侠影集第三部最终章 The Dark Knight Rises

Salvatore Ferragamo 2013 春夏系列
Fashion 时装

Salvatore Ferragamo 2013 春夏系列

Salvatore Ferragamo 在米兰展示了由创意总监 Massimiliano Giornetti 打造的男装系列,Massimiliano Giornetti

Monster Children: 週末假期結合滑板與滑水活動的 Skurfing 視頻影片
Lifestyle 生活 Sports 运动

Monster Children: 周末假期结合滑板与滑水活动的 Skurfing 视频影片

《Monster Children Magazine》最新就制作了一段长约8分钟的短片,记录了三月份时他们前往澳洲东岸的有趣旅程。是次旅程走访了Forster、Taree及Crescent

hard graft Frame1 Camera Bag / Heritage 相機包
Fashion 时装

hard graft Frame1 Camera Bag / Heritage 相机包

来自奥地利Austria目前定居伦敦London的两人设计组合har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