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 Talk Vol.3 与业内人士及 Z 世代球鞋内容创作者,以 Nike 50 周年展望未来
以球星卡之名,探讨属于不同人心中的 Nike「The Greatest Moments」。

在过去的五月,Nike 迎来了品牌创立 50 周年纪念。全新主题影片《Seen It All(都见识过了)》中,Spike Lee 再度化身 Mars Blackmon 与新一代的代表 Zimmie 如数家珍般地回顾了过去 50 年来 Nike 的历史成就,除了细数这些档案馆中的故事,亦有对未来的展望与承诺,一系列以 #Nike50 为主题的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
与此同时,最新一期的 SR Talk,也将话题延展至我们为致敬 Nike 50 周年制作的「The Greatest Moments」系列卡片中,代表未来的「FUTURE」主题卡片。「FUTURE」主题卡片囊括从 Air Max 气垫到 Nike Flyknit、Nike FlyEase 等代表不同时代的顶尖创新科技;Kobe Bryant、LeBron James、Cristiano Ronaldo 领衔的运动员阵营;以及 Nike 传奇设计师 Tinker Hatfield、「潮流教父」藤原浩、Virgil Abloh 等「SR」级别的人物… 此番,HYPEBEAST 邀请来 ACU 以及 KAFFIEND 的主理人 Mike Chung(Kookies),以及活跃在 Z 世代群体、于线上平台创作球鞋和球星卡内容的郭子添 Ted,从自身不同的视角出发,共同畅谈 Nike 过去 50 年的经典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
从卡牌收藏中「温故知新」,
怀旧玩家心目中的「The Greatest Moments」

Bodega x Nike Dunk High 发售活动中,将球鞋与球星卡有机结合Bodega
「The Greatest Moments」系列卡片以「Trading Cards」文化出发,而球星卡从最初糖果商为促销发行的「赠品」,一路发展为引来球星、艺术家、说唱歌手一众拥趸的高人气收藏项目,除了其「投资属性」外,很多人将收藏球星卡的过程视为一种怀旧的方式。而近年 CLOT、Bodega 等品牌与 Nike 联名时,亦推出了球星卡性质的周边产品,将球鞋文化与「Trading Cards」文化紧密结合。

Acu、Kaffiend 主理人 Mike Chung

球鞋、球星卡内容创作者 郭子添 Ted
两位受访者接下来便将以球星卡之名,与我们共同探讨属于不同人心中的 Nike「The Greatest Moments」。存在于球鞋卡收藏过程中的情怀、体育精神、随机性等等因素,亦包含于 Nike 对 Mike、郭子添两位玩家在各自人生轨迹中产生的影响。
HYPEBEAST:作为球星卡玩家,你如何看待当下球星卡文化的「回潮」,又是如何看待球鞋与球星卡之间的结合?
Mike:我最初接触球星卡至今已经近 20 年,现在的球星卡「回潮」不仅将我的童年带回,卡牌的概念,更是影响到更多领域,例如当下火热的盲盒。在发售 Nike Lunar Force 1「卢湾」时,我的哥哥(ACU 主理人 Tom Chung)提议将 50 双亲友限定版本混入常规发售的大货中,所以消费者能够随机地买到带有 ACU LOGO 的特别版本;近期 Virgil Abloh 操刀的 50 双 Nike Dunk、Nike 与 RTFKT 携手打造的 NFT 球鞋,亦都用到了「球星卡盲盒」的模式操作。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很有趣的市场行为。其实想起来,早在 2005 年 ACU 举办的 Soleciety 球鞋展上,售卖的展览书也是用这样随机的方式带给消费者不同颜色的 Tee。

亲友限定版 Nike x ACU Lunar Force 1Silas Lee/Hypebeast

Nike 的首个 NFT 系列Rtfkt
郭子添:真正有收藏价值的球星卡,受众群体其实是非常小众的,但是球鞋的受众可以帮助球星卡破圈,球鞋玩家可能会因此对卡类产品产生兴趣从而开始购买球星卡类别的产品。同时球星卡的实际产品,例如 NOIR 系列,就有「鞋灯」的限量卡片,球星的专属鞋款特写与球星的亲签会更加的吸引用户去关注这张卡的稀缺性和特殊性,所以不论是球鞋爱好者还是者是球星卡爱好者,其实都是一个圈子里的朋友。
HYPEBEAST:你如何看待球星卡在能够吸引来如此多玩家的原因?在你的收藏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什么?
Mike:对于我来说,收藏球星卡是一场怀旧之旅,球星卡将我带回了学生时代。这种「开盲盒」的方式很刺激,至于当下不少人以球星卡作为投资项目,其实也情有可原,当收藏级别的产品市场开始慢下来,人们就需要找到新的市场进行投资。我最难忘的回忆是高中时我存了几个月的零花钱买到人生中第一套整盒的球星卡,在这一盒中我抽到了自己第一张 Jersey Card,只可惜它的主人 John Stockton 并不是我喜欢的球星,但是这个过程仍然令人难忘。

取材于球星球衣的 Jersey CardPanini America
郭子添:球鞋卡不断升温的现象,印证了「收藏品并不只是富人们的游戏」。以我自己为例,作为 Kobe Bryant 和 LeBron James 的球迷,购买他们落场的球衣亦或是 PE 球鞋是比较有难度的,而球星卡则是一个可以让普通球迷以较低的价格能拿到自己最爱球星的签名又或者是与之相关的物料的一个完美媒介。开球星卡盲盒,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带有不确定性,售价 200 美金的一盒球星卡开出 400 美金的卡其实并不少见,对于玩家来说,这是很大的惊喜了。
开盒的过程,是最令人激动的。而球星卡的价值,也会随着球员的表现变化,像玩股票一样,可能一开始开出一个未进入轮换阵容的新秀,但是到了赛季末他已经成为了首发,这种由未知性叠加后的快感,是很有趣的。而像是 Kobe Bryant、LeBron James、Vince Carter、Penny Hardway、Michael Jordan 这些传奇球星,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标杆,每每开出他们的卡都能唤起我年轻时的记忆,收藏球星卡时最让我兴奋的事情。

LeBron James 到中国「打出名堂」活动指导青年球员Nike
HYPEBEAST:如果像给球星卡定级一样,你心目中的「SR」级 Nike 运动员和 Nike 球鞋分别是哪些,为什么?他们以何种方式影响了你?
Mike:「SR」的全称是 Super Rare,体现在卡牌的稀缺性,所以在我眼中打职业棒球时期的 Michael Jordan 应当被算作一个「SR」级别的运动员,而在棒球类目的球星卡中,Jordan 也极为罕见。球鞋方面,我认为 Sample(样鞋)、Hyperstrike(超限量)、PE(球员版),GU 以及 GI(落场版)和 F&F(亲友限定)级别的球鞋才是属于「SR」级别的,如果是 1 of 1 的版本,则应该算是「UR(Ultra Rare)」。在我看来成为「SR」的球鞋,不一定是价格很高的,如果只是贵但并不稀缺,则不应该算作「SR」。
郭子添:我心目中的「SR」级 Nike 球员就是 Kobe Bryant,在国内时,我见证了湖人的三冠和 Kobe 的 81 分神迹,在洛杉矶留学时,Kobe 带队完成两连冠和最终的退役巡演,都让 Kobe 的成就以及他代表的曼巴精神成为我心目中最珍贵的回忆。球鞋方面则是 Air Zoom Huarache 2K4 和 Air Max 1,前者是 Kobe 在 Nike 的第一双鞋,甚至本该成为他的第一双签名鞋,而这亦是我第一双篮球鞋,充满的回忆与纪念意义;后者则开启了我对于潮流文化的认知,第一次见到 Nike x atmos Air Max 1 Elephant Print 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
不同时代的「Nikehead」,
如何看待 50 年中的「The Greatest Moments」
在 Spike Lee 最新执导的 Nike 50 周年短片《Seen It All(都见识过了)》片尾,两位代表着不同时代的「Nikehead」将话题引至球鞋,而这亦是无数人认识并热爱这一品牌的起源,而球鞋则是 Nike 长达 50 年历史中的缩影之一。在过去的 50 年及更长远的未来,「Innovation(创新)」一直都是 Nike 不断强调的品牌内核之一:实现「空气可视化」的 Nike Air 气垫、改变球鞋鞋面历史走向的 Nike Flyknit、为球鞋穿着方式带来更人性化解决方案的 Nike FlyEase …不仅成为了不同时代下最具创新性的球鞋科技,也为整个运动装备行业提供了未来的方向与思考。无论是与运动员的合作,还是研发新科技、产品的过程,都被 Nike 书写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分享给消费者,而这些故事,则构成了 Mike 和郭子添心目中一个个「The Greatest Moments」。

The Greatest Moments」代表 Air 技术的 40 号卡片「空气的艺术」Hypebeast
HYPEBEAST:在你脑海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Nike 故事」是什么?
Mike: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事情,是 1998 年 NBA 总决赛上 Michael Jordan 执行的「最后一投」。当时我和哥哥一起观看了比赛的直播,在最后一球应声入网的瞬间,我们都激动地跳了起来,作为 Jordan 的球迷,看到他用这种方式拿到了自己的第六个冠军,很容易就会将自己带入这个情景。
郭子添:最令我印象深刻的「Nike 故事」是 2014 年,Nike 开启了「Air Max Day」的企划,不论是历史意义还是 Nike 从 1987 年开始对这一系列的深度投入,都能够体现出 Air Max 系列对于 Nike 的重要性。而后来「Vote Forward」活动的推出,更是让我圆梦了等待 10 年之久的 Nike x atmos Air Max Elephant Print,而鞋迷们票选出的 Air Max 1/97 SW,更是让 Vintage 风潮在当时达到新的巅峰。

The Greatest Moments」代表 Tinker Hatfield 的 46 号卡片「设计大家」Hypebeast
HYPEBEAST:你心目中最喜欢的 Nike 球鞋设计师是谁,最喜欢其操刀的哪一件作品?
Mike:最初,我受到 Air Jordan XI 和 Air Foamposite One 的吸引,开始了解到传奇设计师 Tinker Hatfield 和 Eric Avar;过了几年后,Air Woven 成了我最喜欢的 Nike 球鞋之一,其背后的设计师 Mike Aveni 深深打动了我;再后来,我认识了 Nike ACG 系列的创始人之一 Steve McDonald,同时他也操刀了 Nike 早期秉承可持续理念打造的 Nike Considered 系列,这些用心考量、从实用性出发的设计,也让他成为了我最喜欢的 Nike 设计师之一。
郭子添:我最喜欢的 Nike 设计师就是打造 Air Max 1 的 Tinker Hatfield,他所设计的 Air Jordan III、IV、V、XI 都是我在 Air Jordan 系列当中最喜欢的款式,而他操刀的 Air Mag 也成为了不朽的传奇。最让我痴迷的球鞋始终还是 Air Max 1,不论是在那个年代的大胆可视化 Air Max 气垫体现出的创新,还是 35 年历史中其所体现的先锋美学,都可以说是改变球领域的划时代产物。

Flyknit 技术Nike

FlyEase 技术Nike
HYPEBEAST:在你看来,「Innovation(创新)」之于 Nike 有怎样的意义?
Mike:Nike 将创新带入了全新的高度,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经济表现,更是照顾到了大众容易忽视的群体——残障人士、护士、孕妇等等。作为一间体育公司,能够以这样宏观的视角驱动设计,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郭子添:不论是 Air Jordan 系列在商业层面的成功,还是 Dunk 背后的文化现象,又或是 Air Max 系列数十年来历经的科技创新,乃至近年来 Flyknit 的出现,都在刷新着爱好者们对球鞋的全新认知和向往。作为一间领先行业的公司,「创新」对于 Nike 来说更像是持续不断的挑战,如何在经典的基础创造新鲜感,在现有的舒适度上精益求精,都是 Nike 与自己的赛跑。
球鞋业内人士眼中,
Nike 对未来球鞋文化及 Z 世代消费者的影响

2006 年横空出世的 Nike x CLOT Air Max 1「KISS OF DEATH」
无疑是内地球鞋文化的启蒙之一Benoit Florencon/Hypebeast
以 Mike 为代表的中国最早一批接触球鞋、乃至街头文化的业内人士,以及郭子添所处的社交平台球鞋内容创作领域,恰巧是当下在国内不同时代的「Nikehead」的缩影:ACU 在开店时和 CLOT 以及 Nike 三方联手打造的 Air Footscape Woven 及 Dunkesto 中,Mike 作为团队一员参与其中;而社交网络对于 Z 世代社群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下,郭子添凭借着对于球鞋文化的热爱以及高产的内容,亦成为了有一定关注度的内容创作者。而二人的事业轨迹,正是 Nike 推动街头文化发展、激发创意社群共创的缩影。
HYPEBEAST:作为团队一员,参与到与 Nike 的球鞋合作中,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时刻是?那些经历,对于你现在的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Mike:作为球鞋爱好者,能够得到这样机会,是一次圆梦之旅。CLOT 与 Nike 合作 Air Max 1「KISS OF DEATH」时,设计的过程其实是通过打印出鞋子的 CAD 图纸,再用画笔着色,作为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一员,我也收获了自己的球鞋设计初体验。后来在做 CLOT x ACU x Nike Air Footscape Woven 和 Dunkesto 三方联名时,我已经学会了 AI 和 PS,我当时就负责把大家的想法视觉化。这些经历让我学会在设计产品时,用激情才能够创造出故事,才能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产品,更深远地看,正是这些经历将我带进了我喜欢的球鞋、街头文化领域,让我现在能够以自己的爱好为生。

Nike SB 签约滑手潘家杰PJNike

Nike 大中华区首位签约舞者大婷Nike
HYPEBEAST:国内街头文化领域意见领袖的你一直从事着与之密切相关的工作,而随着「运动」定义的不断多元化,源自街头文化的滑板、街舞成为了奥运会上的新生力量,你认为 Nike 何以通过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扩大在青年社群中的影响力?
Mike:即便在诞生之初,滑板、街舞都被主流称作「亚文化」,Nike 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着这些文化的发展,并且成为这些领域中的重要一员。早期的 Nike SB 与滑手、滑板品牌的合作,与涂鸦艺术家 Stash、Futura 2000 的共创,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了这些原本小众的类目。
HYPEBEAST:当下社交媒体对于 Z 世代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他们的喜好、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在社交媒体为平台的内容创作者,你如何看待 Nike 通过社交平台对于当下青年社群的影响?
郭子添:社交媒体时代,很多品牌都在以付费的形式进行线上内容推广,但推广模式都是由客户进行强硬的植入或是科普,这样的方式其实越发被 Z 世代用户排斥。而 Nike 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则是创作者们自发之举,可见 Nike 在当下球鞋或运动垂直内容创作者心中的影响。而 Nike 选择的素人场景化 TVC 创作模式,以贴近生活的内容,从精神层面为消费者传递运动的重要性,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交媒体传播链路。

Virgil AblohNike
HYPEBEAST:几乎是在 Nike 为其 50 周年庆祝的同时,Louis Vuitton 在全球启动了其与 Nike 联名打造的 Air Force 1 鞋款的发售及展览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的缔造者 Virgil Abloh 在 Nike 所代表的运动、街头领域和 Louis Vuitton 所代表的老牌奢侈品之间的融合作用?拥有先锋的设计理念、多元文化背景并激发着不同青年社群创意发挥,你认为以 Virgil 为代表的人物与 Nike 文化共建的价值与未来意义是什么?
郭子添:球鞋在过去或许只是运动和潮流的衍生品,而这次 Nike 与 Louis Vuitton 的合作,已能够看出球鞋文化的「普世性」。Virgil 横空出世的代表作之一「The Ten」系列,让一众经典的 Nike 鞋款重新焕发了现代艺术的工业新气息,让人眼前一亮的解构设计和色彩组合,赋予了经典鞋款新的形态。而这些作品以及本次的 LV 合作,无不是在告诉着大众经典也是可以打破陈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且极具风格的,没有所谓的时尚是高贵,潮流是贫贱之说。
Mike:Virgil 是一位擅长重新构建的设计师,他将自己的美学融入很多经典的产品中,以打破边界的方式让这些设计呈现出不同一面,这才缔造出 Louis Vuitton 与 Air Force 1 这一曾几何时只可能出现在「Bootleg」球鞋上的视觉。Virgil 的设计和他对于「小品牌」、「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的支持,亦传递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便是他希望创意人士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放大,不要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The Greatest Moments」系列卡片会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发布,关于系列卡片的获得方式等消息,敬请留意 HYPEBEAST 的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