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设计出 Nike Air Max 97「上海」的 Cash Ru 如今在做什么?| Sole Mates
同时向我们分享了这双鞋初稿的 3D 打印版本。

四年前设计出 Nike Air Max 97「上海」的 Cash Ru 如今在做什么?| Sole Mates
同时向我们分享了这双鞋初稿的 3D 打印版本。
Sole Mates 是 Hypebeast 一档关于球鞋文化的全新栏目,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带着「你为何喜爱球鞋?」的问题,探寻「Hype」之外的深层含义。Sole Mates 将揭开每个「Sneakerhead」参与者关于球鞋的起源故事,让他们来讲述为何有这么一双球鞋如此重要。
时间拨回四年前,Nike 于全球六座城市发起了一项名为 Nike: ON AIR 的设计大赛,并最终通过线上投票决出了属于每座城市的最佳鞋款投入量产,而其中上海赛区的桂冠便被设计师 Cash Ru 摘得,其以陆家嘴上空「变幻莫测的云」为灵感打造的 Nike Air Max 97 Kaleidoscope,在当时引发了极高的关注与口碑。

Nike
工业设计专业出身的 Cash 坦言自己是偶然在朋友圈看到这次活动,就进行了线上报名,随后发生的一切至今仍让他觉得宛如梦境,而这次比赛的「横空出世」也彻底改变了他的设计生涯和轨迹。
成名之后的 Cash 开始专注于球鞋和设计相关的工作,他曾担任过上海 Nike ROOM72 和 House of Innovation 001 的 Bespoke 设计顾问,而在经过多年的沉淀之后,如今他决定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正式成为了一名独立设计师,为品牌提供有关鞋款和服饰等产品的设计及开发服务。

Xintian/Hypebeast
在最新一期「Sole Mates」中,我们便与 Cash 坐下来聊聊他的近况,回顾了当年比赛的幕后故事,分享了他用 3D 打印技术重新做出来的设计初稿,以及四年后他决定开始投身设计生涯新阶段的心得感悟。
Hypebeast: 先跟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Cash Ru: 我是 Cash,也可以叫我秋实。工业设计专业,之前做过产品设计、珠宝设计、Nike ROOM72 和HOI001 的Bespoke Design Consultant。目前自己独立做 Freelance Design,为品牌及企业提供鞋、服、配饰等产品的设计及开发。

Xintian/Hypebeast
你是如何开始了解并喜欢上球鞋文化的?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双球鞋是什么吗,当时如何得到它的?
我是初中开始看 NBA,很自然的入了球鞋的「坑」,那时候和同班的死党一放学就去书报亭看最新的球鞋杂志上架了没,走路也会不自觉低头观察路人的鞋子,那时几乎对球鞋到了痴迷的地步。我的第一双篮球鞋是 Kobe 的 Nike Zoom 81 Team,算是 Kobe 3 的简版,我记得是一双白紫配色,当时在折扣店淘到的。
你最难忘的一次购鞋经历是什么?
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 2018 年去 NIKE WHQ,来到 Nike 大本营的员工店买鞋,感觉到了天堂。我和其他五位 ON AIR 伙伴都买到手软,回上海前在当地买了个大行李箱用来装鞋。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鞋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影响了你现在的设计与创作风格?
还蛮多的,比如 Nike Kobe 2、3、4、6 和 Converse WADE 1.0,以及 Air Jordan 23 ,第一次见一双鞋可以设计的这么优雅,整双鞋满满的细节,环绕中底的宝石切割纹路TPU,现在看还是很美。另一双让我印象深刻的鞋款是工业设计大师 Marc Newson 设计的 Nike ZVEZDOCHKA「太空狗」,它颠覆了我对球鞋结构的认知。

Cash Ru
很多人知道你是从 2018 年的 Nike: ON AIR 设计大赛开始的,当时是怎么得到这次机会的?知道自己的作品获胜并要投入量产后是什么心情?当时甚至很多球星都有在穿,有谁的上脚是让你觉得最欣喜的吗?
当时正在准备去英国读研的作品集,在朋友圈看到有老师转发 Nike: ON AIR 的比赛报名链接,就投递了邮件申请参赛了。感觉跟做梦一样,没想到有一天 Nike 会发售我设计的鞋子,鞋盒上印着自己的名字。
我当时看到 LeBron James 上脚是最开心的,刚开始看 NBA 时主要关注的就是 Kobe、Wade 和 LeBron 哥几个,但随着自己年纪慢慢增长,他们一个个陆续退役,对 NBA 的关注也慢慢变少了,LeBron 作为陪伴我成长的 Hero,在这个年纪依然保持这样的竞技状态真的很难不让人敬佩,他能上脚我设计的球鞋,真的心满意足,别无他求了。

Xintian/Hypebeast
这双鞋整体的完成度非常高,那么它在量产时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相较于你最初的设想还有哪些没能实现的地方?
我设计的初衷更想把它做成一个类似建筑感觉的装置,有锯齿状边缘,层层叠叠的云朵结构,配合纱网材质的特点,可以撕扯,剪切处理鞋面裁片边缘,不断改变鞋面形态,甚至配合鞋带捆绑变成靴子的穿着方式。但考虑到量产,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削减了鞋面裁片高度,简化了鞋面结构。当时还设计了鞋子配套的衣服和袜子,但很可惜种种原因没能将设计方案顺利给到 NIKE WHQ。
「据 Nike 的工作人员转述,当时负责打样的工厂接到这双鞋的任务时是崩溃的,他们问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的鞋子。」
量产最困难的是鞋面材质和结构的调整。收到 Sample 1.0 的时候离我脑海里的构想还是相差甚远。我重新调整了鞋面结构,将所有面料全都增加到 3 层,材质用不同种类的纱网叠加,由深到浅从下到上渐变,拉开纵深感。鞋舌改进成薄款热压材质,避免鞋身过度臃肿。外底材质换成了半透明橡胶,鞋舌环和后跟提环也做了材质和结构调整,才变成了大家最后看到的版本。
据 Nike 的工作人员转述,当时负责打样的工厂接到这双鞋的任务时是崩溃的,他们问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的鞋子。当时时间紧迫,大家都不确定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大幅度的样品修改调整。现在看来我的坚持是对的,也感谢 AIRMAX TEAM 的大力支持,让我最大程度实现了方案。朋友打趣的说这可能是 Nike 生产过鞋面层数最多的鞋子了。

Xintian/Hypebeast
在参与这双鞋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给你留下的最大感触是什么?你是否有从中学到了些什么?
最大感触是对认定的事要足够坚定,很庆幸自己一直在坚持设计这件事。
你其实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你觉得工业和球鞋设计之间最大的相似点与不同点是什么?或者说工业设计的理论是否有为你的球鞋设计带来新思路?
据我所知很多鞋类设计师都是工业设计专业出身,我学习的方向是产品设计,让我有了一个更客观冷静的视角去观察分析,更系统的拆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Cash Ru
最近你把这双鞋的初版方案做成了实物,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背后故事,可以跟我们讲讲这双鞋最初的概念吗?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设计灵感?
这双鞋其实是 ON AIR 大赛的最初参赛方案,和大家后期看到的 Air Max 97 Kaleidoscope 在概念上一脉相承,都是意图设计一双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诉求不断变化形态的鞋子,灵感都来自陆家嘴上空环绕变换的云朵。我把这双鞋拆分成内靴模块和功能模块,设计一套可以自由组装,切换不同模式的球鞋结构系统,并且借由简单的参数化设计系统,用户可以自己按需设计功能模块,主要分为内靴模块和功能模块。

Xintian/Hypebeast
内靴模块由袜套型 Flyknit 织物,鞋底延伸至鞋面的绳套结构和轻薄橡胶外底构成。绳套结构用来与鞋带和外底模块连接。内靴结构可以单独穿着使用,也可搭配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外观和性能的切换。功能模块为3D打印中空的片状层叠结构单元重复堆叠而成,可实现不同等级的物理减震,反馈,支撑等性能需求。

Xintian/Hypebeast
内靴模块上的绳套结构穿过功能模块上的孔洞,配合鞋带实现功能模块和内靴的连接,不需要使用胶水,单用物理手段实现组合拆分。这样一来,使用者只要购买一个内靴模块,并按需通过参数化设计系统自行进行设计并 3D 打印出不同功能模块,即可实现丰富的穿着体验,旧化的功能模块还可以继续回收再造。某种意义上他是一双可以不断变化中底形态的鞋子。
进入比赛 Final 阶段,按 Nike 的要求我们只能对 Air Max 经典鞋款的鞋面部分做 Redesign,因此我将这个概念延续到 Air Max 97 的鞋面,一双可以不断改变鞋面形态的 97 因此诞生。

Xintian/Hypebeast
3D 打印等技术如今在球鞋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频繁来了,你如何看待这些技术的未来前景?从球鞋设计的角度来看它的优势和不足又有哪些?
鞋类 3D 打印在我看来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效率和成本。我在想有没有可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用不同工艺组合的方式配合 3D 打印来进行加工,充分发挥每种生产工艺的优势,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和成本。
「重新构建产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如何能更高效推动这个绿色的正向大循环,是我们相关从业者,也是每个消费者需要直面的问题。」
目前的球鞋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了,「联名」和「限量」等字眼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吸引力了,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或者说你觉得球鞋设计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
消费者经过市场多年的「轰炸洗礼」,慢慢回归到客观理性,注意力更多回到了产品本身,用产品说话。未来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重新审视自己和消费商品之间的关系,过度的设计,过度的资源消耗,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
重新构建产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如何能更高效推动这个绿色的正向大循环,是我们相关从业者,也是每个消费者需要直面的问题。
除了球鞋等产品外,你还有过哪些设计层面的尝试?
之前我也尝试过把 0-10 维时空抽象归纳成了如图上的结构,再把这样符号化的结构重新排列组合,构成了类似文字一样的存在(A BOOK FROM SKY2),是一种尝试,沿着某个自己创造的逻辑产生相应的「文明」。
从参加 Nike 设计比赛「一炮而红」,到后面参与 Nike 的诸多项目,再到如今自立门户,你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是否可以向我们透露你未来的计划或是一些新的项目?
初衷一直没变,就是造物,造「新」的东西,是我的热情所在,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概念… 未来也期待和有共同愿景和目标的品牌及企业一起继续「造物」。
Cash Ru 的 5 个「球鞋之最」
01/日常穿着最多的一双鞋
日常穿着最多的是这双 Nike Vapor Street Flyknit。我特别喜欢 Vaporfly Elite 的概念,把空气动力学理念融入鞋子设计,并且全新的中底结构逻辑配合新型发泡材料 ZoomX,切实大幅提高了运动表现,应该是之前从未有人做过的事。当时看到中帮版的谍照就到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苦于入手难度实在太大。Vapor Street Flyknit 作为简版,很适合日常穿着,我一共买了三双存着慢慢穿。
02/最舍不得穿的一双鞋
最舍不得的一双其实是我自己设计的这双 Air Max 97 Kaleidoscope。当时 NIKE WHQ 有将 Sample 寄送给我,但被 GCHQ 的工作人员收走,很可惜没能自己保存收藏。自己仅有一双市售版本,仅在鞋子宣发活动上穿过,后面就一直放着了。
03/购入价格最高的一双鞋
我很少会加钱买 Resell 的鞋子,这双 A-COLD-WALL* x Nike Air Force 1 Low 是我为数不多加价购买的鞋款。为了适配我偏窄的脚型,我自己动手多打了一对鞋带孔。
04/收藏中年份最早的一双鞋
这双 2003 元年的 Nike LeBron 3「Navy Blue」配色是我收藏里最老的一双鞋了,你可以看到它已经严重粉化开胶,不过在拆解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那个年代球鞋扎实的做工用料和细节。
05/最新入手的一双鞋
最近我购入了这双 Nike Air Max Kukini,作为 Alpha Project 的产物,现在看依然是极高的设计水准。我很喜欢鞋面类似血管的鞋罩,充满有机感;无鞋带设计穿脱方便,很适合日常出门遛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