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Garland 如何通过科幻寓言探讨时下热门议题「人工智能」?
该如何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或许《Ex Machina》能够提供一些启示。

2016 年,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在那场世界瞩目的「人机大战」中被 AlphaGo 以 4:1 的绝对优势击败,让人类感概「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强大,一股危机感也随之蔓延开来。同年,一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计算机写小说的那一天》骗过所有评委,入围「星新一微型小说文学奖」。AI 开始进入文学、绘画、音乐这些印象中「人类专属」的艺术创作领域,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看待一直被其视为工具、仆人、宠物的人工智能。自上世纪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逐渐被推至风口浪尖,围绕这一主题的影视作品也层出叠现。

Universal Pictures
于 2014 年上映的《Ex Machina》,一反寻常「人工智能」电影的恢弘场面,主要通过密闭空间里的对话来推动剧情。作家出身的导演 Alex Garland,继自己的文学作品《The Beach》、《The Tesseract》被改编成电影,以及为《28 Days Later…》、《Never Let Me Go》等科幻作品撰写剧本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电影制作领域,而这部处子作也奠定了其「唯美视效/开放式结局/从科幻角度探讨哲学命题」的个人风格。
Close-Up 在电影术语中意为「特写」,指聚焦于某一局部的镜头,放大突出细节以达到强调或推动剧情的艺术效果。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被多重解读,同理,一位杰出的导演也存在不同侧面。HYPEBEAST 今番便聚焦在 Alex Garland 从作家转型为导演后的影像作品,一窥其如何通过科幻寓言探讨「人工智能」这一时下热门议题。
自我意识

Universal Pictures
「图灵测试 Turing Test」,是由英国数学家 Alan Turing 于 1950 年提出的实验,用来判断机器是否能够思考:测试员对着 2 个看不见的对象(一人一机器)随机询问一串问题,如果被测对象有超过 30% 的答复让测试员分辨不出哪个是 AI,则机器通过测试,被认为具有「智能」。

Universal Pictures
《Ex Machina》便是以一场高阶版图灵测试展开——AI 的设计者 Nathan 选择让测试员 Caleb 在得知 Ava 的机器人身份后,进行面对面交流,若仍能让测试员相信机器人有「意识」,则 Ava 通过测试。

Universal Pictures
故事的走向逐渐扭曲,这对人机开始互生「情愫」,Ava 偷偷透露了关于 Nathan 的「真相」,于是 Caleb 决定帮助 Ava 逃出这间「囚牢」。不过,片尾也揭晓了其实这才是 Nathan 安排的测试——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欺骗测试员以获得自由。Ava 的「花言巧语」成功让 Caleb 沦为助其逃脱的工具,这也证明它通过了这场测试。

Universal Pictures
Alex Garland 形容《Ex Machina》的故事发生在当下的「十分钟后」,然而事实上,就在这部电影上映前夕(2014 年)已经出现了史上首个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Eugene Goostman」。

Universal Pictures
不过,通过图灵测试就代表拥有「意识」吗?《Ex Machina》的故事是基于 Ava 的智能程度达到了「强人工智能 Strong AI」(也称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I 拥有与人类无异的思考、感知能力)。而相对地,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数据只能让 AI 模拟人类的思考模式,并不能真正拥有「灵魂」。

Universal Pictures
这又得牵扯到电影中提及的另一个实验——由澳大利亚哲学家 Frank Cameron Jackson 于 1982 年首次提出的「玛丽的房间 Mary’s Room」:玛丽是一位专长于视觉的科学家,获悉世界上所有关于色彩的知识,但她在一个只有黑白的房间里观察世界,从未见过真实的颜色。当她从房间出来或得到一台彩色显示器时,会发生什么?她是否因此习得新知识?

Universal Pictures
这一别名为「知识论证 Knowledge Argument」的思想实验,反驳了认为世间万物(包括精神世界)完全是由物理信息构成的观点。正如电影中的 Ava 能够通过搜索引擎获得海量信息,但直到片尾走出建筑时,才第一次感受到天空的色彩。纯粹靠汲取数据而生的「意识」,能算真正的意识吗?
自由意志

Universal Pictures
「机器人三定律 Three Laws of Robotics」,是科幻作家 Isaac Asimov 于 1942 年发表的作品《Runaround》中首次明确提出的设定:
-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除非命令与第一法则发生冲突;
- 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之下,机器人可以保护自己。
这也成为了后世科幻作品中通用的机器人行为准则,但如果「忠实的仆人」有一天拥有了「自由意志」,它们还会遵守这些法则吗?

Universal Pictures
《Ex Machina》中的 Ava 拒绝听从 Nathan 的指令,更亲手杀死「主人」。在逃离之际,对「爱人」Caleb 的求救置若罔闻,安然离去。这一系列行为显然违背了机器人三定律,将自身利益置于顶点,不过这在电影中却显得十分合理——Nathan 直言每逢更新迭代便会抹除记忆,这对于机器人来说,等同于宣判死刑。从监控记录中前几代机器人渴求逃离时的「癫狂行径」,到服务型机器人 Kyoko 被随意使用、辱骂,都可看出这些 AI 的「父亲」并不重视它们的「人权」。

Universal Pictures
对死亡的恐惧是自我意识的体现,而对自由的向往则彰显了「自由意志」。当人类看到与自己越发相似的机器人时,对于 AI 是否拥有「人权」的伦理问题,自然而然被搬上台面。时下不乏围绕这一主题的作品,比如热门美剧《Westworld》中机器人的集体反抗,与人类历史上长存的奴隶斗争,惊人的相似。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趋近人类,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人」呢?
人创造「人」

Universal Pictures
《Ex Machina》开头,当 Caleb 得知 Nathan 制造出人工智能,惊呼「这不是人类的历史,而是神的历史」。AI 的高速发展,无疑加深了现代社会中「科学」对「宗教」的冲击。电影中不乏对「上帝造人」故事的隐喻:Ava 的名字便是源自伊甸园中的 Eve;上帝用 7 天创造了世界,而这场测试也持续了 7 天。另外,Nathan 提及的「Prometheus」是古希腊神话中用土造人的神。

Universal Pictures
不过,当人类还沉浸在「造物主」的喜悦时,我们曾习惯俯视的人工智能悄然改变了人们看待其的角度。正如上文提到的,这些越来越像人类的机器人,如今已开始对人类产生「威胁」。这不禁让人们想起《旧约》中巴别塔(Babel Tower)的故事——人类兴建通往天堂的高塔,为阻止这一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无法沟通。会不会有一天,人类也不得不提防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呢?

Universal Pictures
片名《Ex Machina》源自拉丁语 Deus Ex Machina,意为「来自机器的神」——每当古希腊戏剧陷入胶着时,扮演神灵的演员便会被升降机带入舞台,解决难题。而在 Alex Garland 最新制作的剧集《Devs》便以此前剔去的「Deus 神」为名,暗示了剧中人类创造出的人工智能系统 Devs,可以窥视过去,预测未来,宛若神明。

Fx
当人创造的不再是「人」,而是「神」,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再次改变,从平视转为仰视时,这一人类创造的存在,或打破存在数千年的宗教,成为新的「信仰」。在未来,人类社会的首脑会不会是 AI,所有决策通过大数据产生?亦或如电影《The Matrix》所描绘的,人类生活在人工智能的操控之下。

Fx
人类迟早会迈入「超人工智能阶段 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或许真如电影中 Nathan 对 Caleb 所说的,「有一天 AI 回头看我们,就像我们回看非洲草原上的化石一样——使用着粗糙的语言和工具,住在尘土中的直立猿人,最后走向灭绝。」

Universal Pictures
虽然现实生活中人类还行走在从「弱人工智能 Weak AI」(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漫漫长路,但来自科幻创作者的预警存在已久。作为一名无神论者,Alex Garland 直言自己的哲思直接来自科学。或许他对于科幻的热情,源自家庭——父母分别是心理分析学家和政治漫画家,外祖父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生物学家 Peter Medawar。

Universal Pictures
此外,Alex Garland 不喜欢粗暴地按照类型片划分自己的作品,事实也的确如此,虽同为「科幻」门类,但他的创作显然与人们熟悉的「科幻动作片」在本质上天差地别。目前,Alex Garland 的电影新作《Men》正在筹备中,不妨期待一下此番他又将讨论什么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