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专访《SHANGHAI 6》导演 Charles Lanceplaine:通过横跨 10 年的滑板纪录片,讲述上海滑板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同时分享滑手们在 LP 时代的 10 张照片。
2010 年,一部名为《Shanghai 5》,时长 23 分的滑板纪录片横空出世,导演 Charles Lanceplaine 从滑板人的角度出发展现上海的发展态势。
Charles 告诉我,自己是在 20 年前因为玩 Playstation 的 Tony Hawk’s Pro Skater 游戏而迷上了滑板,从小看着滑板视频和 MTV 长大,也对滑板拍摄很感兴趣,因为一直没能掌握成为专业滑手的技巧,所以选择了现在的职业道路。2007 年 10 月,Charles 来到了上海实习,原本只在这个地方逗留 6 个月的计划,结果变成了 12 年。《Shanghai 5》是他的第一个个人电影项目。

《shanghai 6》导演 Charles Lanceplaine
十年后,作为续集的《Shanghai 6》即将在明天正式发布,21 分钟的纪录片中, Charles 探索了上海标志性的 Spot「LP」关闭后的滑板圈、Spot 对当地滑板社区的意义及新兴的滑板界。此番,他便向我们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 LP 时代时朋友们拍的 10 张照片,每一张都代表了这些年来我最喜欢的一些瞬间或人物,也具象地概括了 Spot 的氛围,同时也讲述了在他眼中上海滑板文化在十年光景中发生的变化。
「LP」关闭,上海缺失了Spot 的中心地点

Mark Del Negro Switch Flip Tricycle(2012)@tommy Zhao
位于人民广场南边上海音乐厅的 Spot,因为与曾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滑板场之一美国的 LOVE PARK 相似而被上海的滑手们称为「LP」,这里曾经是上海 Spot 的中心地点,对于上海所有玩滑板的人而言是一个标志性的地方,无论你来自哪个城市,来自哪个国家,当你来到上海玩滑板,就会知道要去这里。「在 2008 年我才刚下飞机,那一天我被朋友带去了 『LP』。现在看来这真是太正确了,我至今仍然和那里认识的朋友保持联系。各式各样的人聚集在那里,是我们给公园带来了活力。你会意识到这里是一个非常独特和具有特色的地方,我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多少地方像这里一样。」身兼制片人的滑手 Tommy Zhao 在《Shanghai 6》中这样说道。

Lp Gang(2014)@johnny Martinez
「当我看到上海的滑板场景发生的巨大变化,在『LP』和其他几个场地的消失后,我觉得是时候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看看它对滑板社区的影响了。」
「LP」几乎汇聚了整个上海知名的滑手,小鸡、 Johnny Tang、胡天祐、谢汶凯、Stephen Khou、Dan Leung……也正是从这里开始,Charles 真正拍摄滑板视频,《Shanghai 5》中多次提及到这个 Spot,而《Shanghai 6》更是以「LP」的关闭为索引,开展整部纪录片的故事。Charles 告诉我们:「《Shanghai 5》上映后就很受关注,常有人问我续集的事。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太情愿拍,因为我觉得故事已经讲完了。但当我看到上海的滑板场景发生的巨大变化,在『LP』和其他几个场地的消失后,我觉得是时候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看看它对滑板社区的影响了。」
失去「LP」 对于在上海玩滑板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缺失,位于杨浦区的 SMP,从市中心出发大概需要 1 个小时的车程,并收取入场费;闵行区中春路的万科七宝国际知识公园被滑板人们称为「七宝」,也是与市中心有一段距离;徐汇滨江滑板公园算是是目前最能聚集滑手们的 Spot,但仍无法与当年的「LP」相比。现在在上海市中心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聚集到一帮人,有些滑板人去这里,有些去那里,有些人甚至因为在「LP」关闭后与滑板渐行渐远。

The End Of An Era(2018)@theo Paul Santana
「没有了 Spot,就失去了社区的感觉,也会阻碍一个良好滑板环境的成长。」
「一个主要的 Spot 对于滑板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就像是滑板爱好者的圣殿,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里你可以与朋友见面或是结交新朋友。人们会从其他地方赶来,只为了一个Spot。它是一个良好滑板场景的重要连接点和促进者。没有了 Spot,就失去了社区的感觉,也会阻碍一个良好滑板环境的成长。」Charles 说。
当地城市管理对滑板的限制日益严格

Squad Deep(2012)@johnny Martinez
Charles 拍摄的《Shanghai 5》介绍了那个时候(十年前)的滑板场景和上海面貌,他说:「那时候的上海和现在很不一样,像是荒野大西部一般,到处都是可以滑板的好场地,也不会有保安来把你赶走,那时候的上海让人有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拍摄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我们在人民广场附近滑板,一位『热心市民』前来阻止,我们没有听他的,于是他就决定报警。几分钟后,2 名警察来到了现场,然而,警察却走到这位『热心市民』身边,开始和他议论,说我们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最后反而把他带走了。在我作为滑板人的一生中,这样的事情最后的结局总是另一种情形,总是滑板人会惹上麻烦,所以我对这件事的印象太深了。」
「那时候的上海和现在很不一样,像是荒野大西部一般,到处都是可以滑板的好场地。」
十年后,随着滑板人数的壮大、滑板运动进入奥运会等因素,城市管理对滑板的限制越来越多,到处都安置着「禁止滑板溜冰鞋」的告示。Flystreetwear 的创办人韩敏捷在《Shanghai 6》中便说道:「那保安肯定来管你,因为要不然的话别人丢饭碗。我也不想发展到最后上海这样一个城市,跟 LA 一样,到处都是禁止滑板。这个也是上海的一个变化,可能十年前到处可以滑板,现在一个平地可以滑一下,其他的地方都不让滑板了。那么如何去和保安共存或者是和保安的关系,我们得稍微成熟点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试图规范滑手,就像要试图放牧一群猫一样,事实证明,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Dan Leung Vs Security(2013)@johnny Martinez
《Shanghai 6》历经 2 年的拍摄时间,Charles 在这次拍摄中深切感受到过往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海城市管理已经注意到滑板带来的影响,也在努力做有关的规范。但试图规范滑手,就像要试图放牧一群猫一样,事实证明,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不管困难多大,滑板这项运动依然欣欣向荣,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其中。」
Skater 数量剧增,更多女性滑手与小孩滑手出现

Footage Party (2012)@johnny Martinez
Charles 刚下飞机那会儿,上海的滑板还是刚进入发展的时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有着十分好客的氛围,那时候中国滑板爱好者很少,在上海大概就 10 个外国滑手,大家彼此都很熟悉,而 Vans 和 Nike SB 在中国也才刚刚起步。」
「那时候中国滑板爱好者很少,在上海大概就 10 个外国滑手,大家彼此都很熟悉,而 Vans 和 Nike SB 在中国也才刚刚起步。」

Hurricane For The Boys (2018)@jay Meador
十年后的今日,由管牧在上海成立的滑板媒体 kickerclub 微博粉丝数达到了 34 万,韩敏捷所创立的 Skatehere 微博粉丝数达到 18 万,VansChina 的微博粉丝数达 70 万,这些与滑板息息相关的品牌与媒体的粉丝数,虽然并不代表着全数都是滑板爱好者,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滑板人数的剧增。
由于很多与滑板有关的品牌的公司总部都设在了上海,让机会增多,多元化的滑板活动、大量的 Party、仍然拥有可观数量的 Spot,再加上当下年轻人更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Skater 们越来越多往上海聚集。
十年后的今日,由管牧在上海成立的滑板媒体 kickerclub 微博粉丝数达到了 34 万,韩敏捷所创立的 Skatehere 微博粉丝数达到 18 万,VansChina 的微博粉丝数达 70 万。

Game Of Skate(2018)@brian Kleiber
与此同时,也有更多女性滑手与小孩滑手出现,中国女滑手杨柳青、杨彬、黄燕都开始在滑板圈中展露头奖,而位于上海西岸的滑板教学机构 ICONX 每周都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滑板。现年 36 岁,滑板 23 年的滑手 Johnny Tang 在《Shanghai 6》中便提到:「现在有更多的女孩开始玩滑板,在以前只有男孩玩。现在我看到了一个很棒的混合。我总是看到爸爸们,很多家庭对于自己孩子们的支持,问我在哪里可以让我的小孩报名参加学习滑板。」
品牌预算下降,滑板人生存状态产生变化

Boss Frontside Blunt (2015)@theo Paul Santana
「十年前,作为一个外国滑手,如果你想靠滑板为生,当时能得到的预算比较多,而且生活成本相对比较低,更容易生存。不过现在要想完全靠滑板生存,尤其是一个外国人,则非常困难。」Charles 回忆起之前的境况。
本地滑板品牌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有不少人投身到拍摄视频中,滑板人不再局限于成为职业滑手这一条路。
这十年,据 Johnny Tang 在片中所透露,因为所有来自品牌的预算都被下降了,滑手们纷纷采取行动,自食其力。本地滑板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有不少人投身到拍摄视频中,滑板人不再局限于成为职业滑手这一条路。2014 年,Charles 就与通过滑板认识的 Kristian Kvam Hansen、Jonathon Lim 三人一同创立了 Push Media,现在他们更专注于拍摄广告、纪录片和音乐视频,同时他们也创办了亚洲首个滑板电影节 PUSHFEST,以此回馈滑板。
「这也要感谢像韩敏捷、胡天祐、谢万凯这样的人,他们为中国很多年轻的滑手铺平了道路。」
「这十年来变化太大了,来了很多人,去了很多人。很多滑板品牌也开始涌现,如 Avenue & Son、BFH、Dizzle……看到滑手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我很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这也要感谢像韩敏捷、胡天祐、谢万凯这样的人,他们为中国很多年轻的滑手铺平了道路。」Charles继续说到。

Stephen Khou Switch Backside Flip(2016)@tommy Zhao
______
两部影片相比,Charles 形容《Shanghai 5》讲述的是上海的滑板文化处于萌芽阶段的场景,而续集《Shanghai 6》则像是人经历了一些尴尬情景的少年时代后,成长与成熟中饱含的痛苦。我们无论如何试图预测滑板之后在上海的发展,可能都会是错的,因为它总是会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范围。Charles 说:「上海是一个便民之地,生活节奏也很快,总有很多事情在发生。这里可供滑板的地点总能给人带来惊喜,总有新的地方等待被发现,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地方是像这样的。」
《Shanghai 5》讲述的是上海的滑板文化处于萌芽阶段的场景,而续集《Shanghai 6》则像是人经历了一些尴尬情景的少年时代后,成长与成熟中饱含的痛苦。

《shanghai 6》海报@charles Lanceplaine
至于《Shanghai 6》还会有续集吗?Charles 目前还没有计划,但他说:「谁知道呢?上海给了我一切,是我 12 年来的家,对我来说很特别,或许我在 10 年后还会带来一部《Shanghai 7, the age of reason》。」对《Shanghai 6》感兴趣的读者,明天不妨前往 ssff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