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Supreme 出品的书籍,能否诠释 Supreme 精神?
正如流行文化和当代艺术的有趣之处在于,他们的价值并非由一个统一的标准决定。

日前,由设计评论家 Byron Hawes 编撰的书籍《Object Oriented: An Anthology of Supreme Accessories from 1994 — 2018》正式推出,也引起了不少街头文化拥趸的关注,书籍洋洋洒洒地囊括了 Supreme 在过去 25 年来完整的配件、贴纸乃至滑板板身系列单品,以及在设计领域合作项目的广泛研究,同时也收录了与著名收藏家与设计师的对话,以不同的身份对 Supreme 所代表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

Eddie Lee / Hypebeast
从 Coleman 迷你机车到 Spalding、Everlast 的别注单品,Supreme 与 fragment design 的链条,以及一些贯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工业设计品」,如自行车打气筒、灭火器、闹钟、手电筒等等,Bryon Hawes 追溯了 Supreme 过往所输出的单品的历史,并以「20 世纪工业设计标志性作品」来概括这些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作品,Bryon 在序言如此高度评价:

Eddie Lee / Hypebeast
Surpeme 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经过高度策划得设计博物馆,带来了一系列相当重要却被忽视的有趣设计。

Amazon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 Byron Hawes 以 Supreme 为主题所大的第一本书籍,他曾经以「Supreme 历年来推出的滑板板身」为主题,打造了一本名为《Art on Deck》的摄影集,聚焦于 Supreme 自 1998 至 2018 的 20 年间与 Damien Hirst、Jeff Koons、KAWS 等艺术家的合作项目,书中也呈现了不少当代艺术家对于流行文化、艺术与设计范畴的讨论。

Amazon
从 1994 年由 James Jebbia 创立至今,Supreme 作为东岸滑板运动领域的先行者,便不断地活跃在街头文化、艺术设计、摄影以及电影领域,当年开设在 Lafayette Street 的一家狭小店铺,如今依然成为估值逾 10 亿美元的品牌,其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更开辟出一片全新的零售市场和收藏群体。

Amazon
除了售卖 T 恤、滑板等有形产品,Supreme 也在持续地输出具有文化意义的「文化产品」,包揽了诸如《cherry》、《blessed》在内滑板影片,还有自 2005 年推出的自制 Supreme Magazine,除了向追随者展示当季新品目录,亦呈现了滑手与音乐人的状态,创始人与著名设计师、主理人的对谈;

Supreme
2010 更联手著名出版社 Rizzoli New York 打造品牌专书《Supreme》,304 页集结了 James Jebbia,Glenn O’Brien,Aaron Bondaroff 、KAWS 等人物专访专访,去年年底则携手出版社 Phaidon,更新 Vol.2,专访人物则包含Carlo McCormick、Davis Sims、Harmony Korine、Kate Moss、Dash Snow 及荒木经惟在内。

Supreme
除此之外,Supreme 也曾发行不少滑板主题书籍,2015 年品牌便联手著名英国摄影师 David Sims 共同打造视觉叙事书籍——《Supreme David》。

Supreme
64 页彩页照片包括 Supreme 签约滑手的珍贵影像,其中不乏 Tyshawn Jones、Sage Elsesser、Sean Pablo 以及 Aidan Mackey 的身影,这些凝聚着「灵魂」的艺术品,无不塑造着 Supreme 一个更为立体、多元的品牌形象。

Supreme
然而,对于一些非 Supreme 官方出品的书籍,是否也如上述 Supreme 杂志、影片乃至产品一般,能够代表 Supreme 的品牌精神?它们又是否在街头文化领域曾经引起过现象级的讨论?
像是由以收录 Supreme 早期单品著名的粉丝账号 @suprememuseum 所推出的《Supreme Museum Vol.1》;

@suprememuseum
由纽约著名撰稿人 David Shapiro(曾为《纽约客》、《华尔街日报》、《纽约观察家》等著名刊物撰稿)所出版的自传式小说——《SUPREMACIST》,展现互联网时代人们对 Supreme 痴迷的现象级分析;

Amazon
甚至还有专门深挖 Supreme 「致敬」对象的社交媒体账号@Supreme Copies 推出的书籍《Supreme Copies:The Book》,以 120 页内容收录 Supreme 创始以来所「参考」过的原版设计对比,并引用毕加索所说的「坏的艺术家复制,好的艺术家偷窃」,来表达对于出版此书的态度。

@supreme Copies
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流行文化和当代艺术的有趣之处在于,他们的价值并非由一个统一的标准决定,而是在买家出价的一刻完成,无论是被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还是出现在纽约街头的涂鸦,亦或是 Supreme 富有凝聚力和滑板内核,乃至在二级市场被推至新高的单品,他们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Eddie Lee / Hypeb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