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不死!台湾杂志人严选 2017 年 10 本杂志冠军期号

阅读时代在变,纸本刊物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Culture 文化

只要是从事过出版业的杂志从业人员,绝对能够切身体会所谓「纸本寒冬」这样的形容非但没有夸大,同时这波寒流在网路时代日益发达的情况之下,似乎仍有持续加强的趋势。单以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潮流杂志为例,包含原生于日本《Boom》的台湾老牌街头杂志《Bang》,已于 2017 年 10 月正式停刊,香港部份则从去年起陆续有《新 MONDAY》的并刊、《TOUCH》(前名:《东 TOUCH》)与《Ketchup》纷纷停掉纸本刊转战网路市场,甚至连广告发展最为蓬勃的中国大陆,在 2016 年也有《SOLE》等纸本杂志陆续划下句点。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全盛时期每周出刊 480 万本的《TIME》,2018 年将大砍 1/3 的发行量

针对这点,《TIME》杂志全球执行长 Joe Ripp 在 2017 年的 FIPP 世界杂志大会(FIPP World Magazine Congress)上,也提出了他的看法。Joe Ripp 认为传统纸本产业要在未来逐渐转型为内容产业,也就是说在发行量减少的颓势不会改变甚至更坏的前提之下,纸媒的编辑团队必须认真的以内容掌握核心读者将杂志「精品化」。换句话说,纸媒必须将自身打造成如同 Louis VuittonGucci 这类的精品品牌般,独特且难以取代,未来纸媒才能有生存空间。

也许正因如此,即便出版业的前景看坏,但在近年来仍旧有许多独立刊物与微型出版社在各大创意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面对网路世代的挑战,现今纸本杂志开始越来越不具时效性,并以深入探讨单一主题吸引核心读者,同时加强装帧与平面设计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本次 HYPEBEAST 特别邀来 10 位台湾资深编辑人,范围涵盖潮流、时尚、设计与生活,让编辑群们藉由不同的编辑视角与观点,为读者导读 10 本内容迥异却各俱特色的纸本刊物。

《a city made by people》| Issue 2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我想挑选这本杂志的原因,是因为它违反了杂志的原则(缺乏广编、特辑、专栏等固定格式,同时出刊节奏也十分不规律),但就某种层面上看来《a city made by people》却又达成了杂志的目的(够杂!够多纪录!也能从内容中感受到现场的体验),同时带给我如何做好一本杂志的反思。首先,《a city made by people》是一本集资的刊物,最早在 2016 年出现于募资平台 KICKSTARTER 之上,直到 2016 年在成功集资之后才发行了创刊号。但原本规划的一年两刊却花上了快一年才推出第二刊,而我所推荐的正是 2017 年推出的第二期。本期《a city made by people》从网路内容里精选五个城市,由各地特派记者(correspondent)供稿的内容尽管风格各异,却都紧扣刊物名称与精神撰写,从城市的人物去构筑出城市的面貌。以这种频率出刊,就等于抛去了活动、单品的传统杂志内容,甚至连广告也是以「Founding Friends」的栏目搭配编辑介绍与品牌素材的内容去呈现。翻阅时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另一本杂志《LOST》,但在开本与厚度上头,《a city made by people》的阅读体验更接近印象中的传统杂志,来自各地、开放式的主题风格各异,乍看像是东一块西一块,但是在全球化浪潮下,每个不同城市似乎又是用相同语言在说话。在各种旅行、生活的独立刊物兴起的当下,《a city made by people》展现的是线上与线下的内容整合的一次示范,读者从出刊之前就开始参与内容,与素来强调『Magazine for City Boy』、结构鲜明、精心安排的《POPEYE》,以及画面优雅叙事节奏稳健的《CEREAL》相对照之下,有著相同与相异之处,更是带来有趣的思考,到底什么是杂志,以及什么才是一本好杂志?」(Sam Deng / Keedan.com 总编辑)

《Begin》| 2017 年 11 月号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老实说,《Begin》绝对不能算是一本帅的杂志,回顾创刊至今的 30 年间,《Begin》鲜少有吸引人的封面,更别说是惊艳的排版了(笑)。但在日本男性时装的流行世界中,《Begin》总是能够使用丰富的知识,细腻的解说「好物」的源起与品牌故事。30 年来,这本导购圣经透过旗下不卖弄自我的资深编辑观点,让读者浅而易懂的了解品牌承先启后的进化论。你可以说《Begin》是「过度流行宅」的代表,但无庸置疑地,今天在能够让日本大众消费族群接受「买好东西」这件事之上,《Begin》绝对是关键推手。我想如果有一天,连《Begin》都式微或是停刊的话,那可能就是日本流行业界基本盘崩坏的前奏。」(Lee Tea / Ldope 总编辑)

《米通信》| 创刊号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米通信》是由推广台湾在地食材的「土生土长」品牌创办人发行,创刊号的主题是介绍宜兰的米和渍物,除了讲述土地、作物的故事外,《米通信》还有收录各种食谱,很适合用来认识台湾各个地区的在地饮食生活。在台湾,《米通信》是首本专门以米为主的杂志,充分显示台湾人对米食还有「吃」这件事的重视,它的创办人及团队都不是媒体、文字的本行出身,但是却能从食材环境、生产过程还有农民故事等不同方面切入,让杂志的阅读节奏更有层次感,是在今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本纸本刊物。」(刘冠吟 /《小日子》发行人)

《GQ Style》| 2017 春季号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因为我是从事平面设计出身,所以对于标题、内容字体到间距留白这些阅读感受的支微末节,我是非常在意的,单就这点来说,美版《GQ Style》在这件事上几乎做到满分。而如果延伸至内容与风格面来看,《GQ Style》将自己定位设定在时尚与潮流之间,所以编辑给的造型穿搭建议都非常实用,以《GQ》一再提倡的「正装」概念来说,《GQ Style》会教你如何利用一些小技巧让它变得有趣且不显突兀,我相信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上班族都会非常受用。另外每期《GQ Style》总能挖掘封面故事中每个 A-list 心中最柔软的那块,无论是先前的 Brad Pitt 或是我推荐这期的 Conor Mcgregor。同时《GQ Style》也会介绍一些很有故事的素人,像是结束伊拉克战争后返家的美军、福岛当地的受灾户,还有美国一些颇具潜力的说唱歌手,就连我这么不爱阅读的人,也都会津津有味地去看,同时期待下一期《GQ Style》的出刊。」(Kevin Wang /《GQ Taiwan》时尚编辑)

《RiCE》| No.05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RiCE》的创办人稻田浩曾在知名潮流杂志《EYESCREAM》中担任长达 12 年的总编辑工作,他因为意识到逐渐饱和的时尚市场,不该只是风格的塑造,更应该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因此独创将潮流结合饮食,以「Lifestyle for Foodies」为轴心,于 2016 年秋天创立季刊《RiCE》。虽说《RiCE》是以食为主,却大手笔找来蜷川实花、川岛小鸟等日本摄影师合作,拍摄坂口健太郎、洼冢洋介等独具性格的艺人,捕捉一般杂志难得一见、最自然的「吃相」。另外在内容上,《RiCE》坚持以双语呈现,以利于向世界传递日本饮食的全新面貌。今年秋天出版的第五期《日本酒干杯》,无论是关于日本酒与米关系的风土特辑,到使用日本米而发扬亚洲各地的米饭料理等单元都精彩非常。《RiCE》透过稻田浩敏锐的时尚眼光,都让人重新思考日本潮流下一步,是否悄悄地从穿搭走向懂食、享受每一口料理的个人品味。」(Eva Chen/《秋刀鱼》主编)

《Magazine B》| No.58: PORTLAND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相较于财经或潮流类型,其实生活风格杂志相对缺乏了购买的必要性,因为此类型杂志通常不存在迫切需求,所以如何将生活风格杂志做得让人『怦然心动』,进而引发想要购买蒐藏的想法,这是每个生活编辑都会遇见的难题。来自韩国,每期专门介绍一件事物的《Magazine B》,以尺寸上来说较一般杂志来得小些(17 x 24 cm),但它的层次与内容格局却极具深度与广度。不收任何广告费用的《Magazine B》告诉了所有出版人,什么叫做以「Branding」的格局在做杂志。在过去三年间,《Magazine B》每年都会选出一个城市做介绍,而今年雀屏中选的波特兰,正好是我个人非常想去却没去过的城市,我一直很想知道是怎样的城市能够形塑出如 Nike、《KINFOLK》以及 Voodoo Doughnut 等不同类型的风格产业。同时这期《Magazine B》也以「Good Living」、「Craftsmanship」、「DIY」、「Alternative」、「Weirdness」等五个面向去谈这座风格城市。最后,也很建议大家阅读同样出自《Magazine B》的「ROLEX」与「 Michelin Guide」特辑,对于《Magazine B》编辑团队能把这些艰涩的品牌做成如此有趣的题目,让同样身为生活风格杂志编辑的我感到十分佩服。」(Marianne Pao/《Shopping Design》副总编辑)

《GARAGE》| No.12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老实说,要选出一本『最佳年度杂志』对我来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这种状态有点类似我平常工作拍照时,要从许多好照片中选出最终使用的大片,而我通常是靠自身『直觉』与『经验』去选择。有了以上两者的辅助,『最佳年度杂志』的轮廓逐渐浮现,源自英国的《GARAGE》是一本包括了时尚、音乐、设计、艺术等领域的杂志。在现今不少媒体都往数位化发展的当下,《GARAGE》反其道而行,以本身的纸本优势结合尖端 AR 科技技术,读者只要下载杂志专用的 App,用其搭配纸本阅读,纸本中的单元便会『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比如《GARAGE》Magazine No. 12 的封面人物,义大利超模 Vittoria Ceretti 将浮出杂志与读者进行互动,同时时尚大片单元中的照片也会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彷彿《Harry Potter》中会动的画作般有趣且令人玩味。《GARAGE》打破过往的杂志框架,将纸本拍摄的精髓揉和了当代科技,保留了纸本翻阅的温度,却也与未来趋势巧妙接轨,如同本期所谈到的『未来时尚之旅』,其实『The future』s now』不就是纸本杂志传递资讯最初的本质吗?」(Alfie Hsu/ 《men’s uno》服装编辑)

《周刊编集》| 创刊号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在这个纸本萧条的年代,还有一群傻子愿意办一份报纸,光凭这点就值得我们花点时间,好好拿起来翻读,重新享受油墨沾手、纸香扑鼻的阅读乐趣。再加上聂永真操刀的封面设计、网罗台湾一流写作者的各个专栏,以及从《卫报》、《纽约时报》精选的专题报导,让我觉得《周刊编集》可说是『内外兼修』,好看又好读。」(欧佩佩/ 原《端传媒》生活风格主编)

《Casa Brutus》| 特别编集:A Roon with Sound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以一个长年从事媒体经营的人,老实说我看的杂志并不算多,话虽如此,但我还是有几本必看的杂志,像日本的音响季刊《STEREO SOUND》就是我必买刊物。这当中我最爱的单元叫做『音响演奏家』,基本上就是由《STEREO SOUND》的编辑们去探访许多人发烧友的住家、客厅或是视听室。虽然是纯音响杂志,此单元却充满著设计、品味以及生活风格元素。因为一个人的视听室的确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想法以及口味。今年 11 月初我在逛东京蔦屋书店时,赫然发现这本店家正在进货陈列,还是热腾腾的《Casa Brutus》特辑:A Roon with Sound 音のいい部屋,里面探访了世界各地,房间有音响与唱片等音乐元素的住家(包含春上春树的视听室),也让我在岁末入手了这本我今年最爱的杂志。」(Eric Chiu/ 《EVERYDAY OBJECT》总编辑)

《Wired Japan》| No.30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就 2017 年所看过的杂志之中,若要我以『思考刺激度』、『策展精彩度』与『画面构成』几个面向来挑选的话,我会推荐《Wired》日本版第 30 期。也许是因为自身从传统纸媒跳转到数位媒体后,益发意识到数位时代在社群网路中的自我主张与身份认同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概念复杂度与认知清晰度都与以往更不同而且更多元,而这一期的《Wired》很跳脱框架地从媒体、人物、声音、经济学等种种面向探讨,每谈一个面向就让我大呼:『Wow,是这样的,没错!』而且,日版《Wired》另一个让我很赞赏的地方是,这本杂志的版面构成没有太多条框,却又能够把照片、数位图像、文字整合成一页页美丽的画面,同时不会影响阅读。色彩的使用也能够符合每篇文章的主题,该狂野时就狂到让人下巴掉下来,但该敦厚时却又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另一个有意思的点是,这虽然是一本一年只出四本的季刊,但每一期里面都有满满的广告,其中更有一定比例由《Wired》编辑部创意所发展出来的广编文章,与其编辑部的内容无缝接轨,不会带给读者「这是广告」的感受。我想,《Wired》日本版,因为总编辑的经验关系,比起英国版与美国版的跨度更大,以数位文化与通讯为基础,还会带入设计、音乐、教育、健康等种种议题,很有创意地运用了《Wired》其他版本的资源,加上日本自己的 hack 思维,做出了一本总会让读者带著『Oh!下一页会有啥新东西』期待感的杂志。」(Lea Yang/ 《关键评论网》总编辑)

紙媒不死!台灣雜誌人嚴選 2017 年 10 本雜誌冠軍期號

不知道看完这十位资深编辑人的介绍,是否能让读者更了解纸媒的存在意义呢?的确,尽管阅读时代与习惯让媒体产业开始有了与过往截然不同的风景。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纸本刊物仍旧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与青春中缺席,而是改以另一种模式喂养读者更深层的阅读渴望。

阅读全文

继续阅读

BELSTAFF x SOPHNET. 2018 春夏系列 Lookbook
Fashion 时装

BELSTAFF x SOPHNET. 2018 春夏系列 Lookbook

一开季的联名让人应节不瑕。

HBX 打造 2018「When Birds Migrate」造型特輯
Fashion 时装

HBX 打造 2018「When Birds Migrate」造型特辑

在多伦多街头展现 UNDERCOVER, WACKO MARIA, HUMAN MADE 和 ALYX 的最新单品。

搶先預覽 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Tennis Hu 全新配色設計
Footwear 球鞋

抢先预览 Pharrell x adidas Originals Tennis Hu 全新配色设计

独一无二的鞋面创意。

第 60 屆 Grammy 頒獎典禮獲獎名單出爐
Music 音乐

第 60 届 Grammy 颁奖典礼获奖名单出炉

Bruno Mars 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搶先預覽 NEIGHBORHOOD x adidas Originals 聯名 Chop Shop 及 Gazelle Super 鞋款
Footwear 球鞋

抢先预览 NEIGHBORHOOD x adidas Originals 联名 Chop Shop 及 Gazelle Super 鞋款

将与 NMD R1 及 I-5923 一同于下月登场!


MADNESS x DANNER 聯名 Mountain Light II 正式發佈
Footwear 球鞋

MADNESS x DANNER 联名 Mountain Light II 正式发布

疯狂美学下的户外登山靴。

UNIQLO UT x 葛飾北齋「Hokusai Blue」別注系列上架
Fashion 时装

UNIQLO UT x 葛饰北斋「Hokusai Blue」别注系列上架

主打充满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的印花设计。

Streetsnaps: 台灣新晉 R&B 歌手 ØZI
Fashion 时装 

Streetsnaps: 台湾新晋 R&B 歌手 ØZI

从美国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归来,极具潜力新星!

Ray-Ban 2018 全新眼鏡系列
Fashion 时装

Ray-Ban 2018 全新眼镜系列

再次展示品牌的深厚底蕴。

《Vanity Fair》雜誌封面臨時「踢走」James Franco
Entertainment 娱乐

《Vanity Fair》杂志封面临时「踢走」James Franco

同场加映 Oprah Winfrey 的三手「联弹」封面照。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