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专访香港设计师 Six Lee 大谈中国时装设计之近况
由 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 2017 亚洲区冠军亲身解说。

在上月结束的国际羊毛标志大奖(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亚洲区决赛中,香港设计师 Six Lee 在云云亚洲区选手包括 BMUET(TE)、PRONOUNCE、ROGGYKEI、STAFFONLY 等来自上海、日本、韩国等地设计师中突围而出,凭著签名式的都会绅士造型结合「A Nomadic Gentleman」(游牧绅士)新主题,充分发挥出美丽诺羊毛的独特性以及自身设计风格,大获评审代表好评。
「Six Lee 的作品风格强烈,感觉统一。我早前已开始关注他的品牌。我特别喜欢那些针织内衣,它们优雅而低调。尤其喜欢那件蓝色格纹西装外套,其剪裁做工也非常漂亮。」Juun.J
Six Lee 第二次参与 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在吸取了上次失落于韩国设计师 Hyun-min Han 的经验,有感上次的作品太过概念化,今回则采用上更加商业以及功能性之进路,重现上个世纪 50 年代男士内衣的风格,以质感丰富的白色针织单品呈现肯亚马赛民族服饰常用的花格和棋盘格纹,展示出充满复古民族风格之都会绅士造型,配合上剪裁精良的针织内衣,从内内外外充分体现出美丽诺羊毛一年四季都可穿著的功能特点,在创造性和商业性实现了完美的平衡,大受评审代表 Juun.J 以及 Hwa Kyung Chung 赞赏。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Six Lee 需要用美丽诺羊毛设计一个别注系列,与全球其他赛区决出的五位男装设计师和五位元女装设计师的作品一决高下。今回我们特别找来 Six Lee 分享亚洲时装设计之景况。
SixLee Retrospective Inspiration Book by Hyunjun Kim
香港土生土长的 Six Lee 毕业于比利时顶尖设计学府安特衞普皇家艺术学院,更加是首位华人在时装系毕业,在毕业后进入了 Alexander Mcqueen 的设计团队与 Daniel Kearns 与 McQueen 本人紧密工作,包括 McQueen 临终前最后一季的创作。在离开 McQueen 后,Six 成立个人同名品牌 Six Lee,以英式绅士造型为主轴,作品香港、巴黎和安特衞普等时装之都。
Six Lee 最近专注于中国内地发展,现于上海一时装机构出任 Project Creator 的角色,致力在世界不同时装之都以及 Antwerp、Central Saint Martins 等六大时装学府物色新晋设计师,把他们带到上海发展,并且投入资金让他们发展自家品牌。「作为一个过来人,自己由零开始建立独立的时装品牌,这些经验让我更加清楚了解一个时装设计师成长所需要的东西,特别是在市场和商业上的策划工作,这往往是新设计师最陌生的范畴,我希望他们能善用周边的资源,更加专注自己的创作。」
「近年中国内地时装工业的发展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前进中,无论在品味或是消费力都在极速上升,在近年一一海时装周中你可以发掘到愈来愈多的新品牌、Show Room 等等,不但是中国设计师在发力,还吸引了几乎整个亚洲的设计师参与当中;宏观来说内地对于这时尚产业的配套和支援相当充裕,例如上海有一名为『LABELHOOD』的机构,专门为设计师提供场地等配套,让他们有更多空间和配套来发挥自己的创意。不过综括来说,觉得现在甚至有点过热的感觉。」
「从设计的角度看来,内地设计师中绝大部分从海外回流,无论由眼界、品味甚至商业触觉度相对成熟,当然在内地有能力送子女到外国留学的年轻设计师,本身家境比较富裕,回国后亦较少经济负担,所顾虑的事情较少,加上在内地各类成本相对低,市场大,起步相对容易,发展空间自然比亚洲其他地区较宽阔。」
「另一方面,他们曾经在外地游学、生活过,受到当地文化浸淫,吸收到不同东西再放回自己的设计上,在不同文化背景碰撞下出来的作品的确比较有趣味,相对有优势,回想起 10 多年前自己还在安特衞普读书的时候,当时网络没有现在般发达、没有维基百科、Facebook,唯一吸收灵感的途径是真正身体力行去图书馆、博物馆去翻资料找灵感,所看到的艺术品、印象特别深刻,并非 Google 照片可找到的亲身感受,在那一刻我亦找到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我觉得现在科技让很多东西都来得太容易,变相让我们不懂得去珍惜。」
回看自己成长的地方香港,在 7,80 年代纺织业北意移后,无法转型为高增值的时装产业,曾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系的 Six Lee 对此亦感到失落和无力:「回想刚刚开始做自己的系列,还没有 Studio 自己在家做,自己一个人完成整个过程,还要只身到欧洲拍摄硬照、设置 Show Room,希望把每一分毫都放在自己的系列上,直到现在亦是如此,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合作挣钱,然后投放于自己的设计上。」
「另一方面,你可以看到香港现在出现了很多受政府支助的非牟利机构,很多时候挂羊头,为了政府的资源而非真正帮助新晋设计师。自己很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离开时装设计,香港现在变成一个消费时装的大商场,而非真正适合创作时装的地方,如果有志进入时装设计的同学,希望能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和方向,同时有著失败的准备并且从挫折中站起来。」
各位时装迷敬请密切留意我们有关 International Woolmark Prize 后续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