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Cyberpunk」?七部人生不得错过的 Cyberpunk 电影
其实 Cyberpunk 除了《攻壳机动队》还有很多经典的!

靠著一齣《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终于令更多人听到「Cyberpunk」一字。
先和大家温故知新,Cyberpunk,其实是科幻小说类别的其中一项,都是指在未来世界中,高科技如人工智能、机械人、网络主宰人类,社会被掌握高科技的财团垄断,人们过著「高阶科技、低质生活」(High Tech, Low Life)的反乌托邦(Dystopian)世代,小说中的主角多是颓废的、与社会/人际关系脱节的,但同时不想再受社会/财团的牵制的故事。「Cyberpunk」一字最早出现在 1980 年由 Bruce Bethke 创作的同名短篇小说,其后作家 William Gibson、Bruce Sterling、Philip K. Dick 等人相继有关于 Cyberpunk 的题材小说,如 William Gibson 于 1984 年最著名的《Neuromancer》、Sterling 1985 年的著作《Schismatrix》等。
当然不得不提大师 Philip K. Dick 的著作,他的科幻小说是最多被改编成电影的,《Blade Runner》也是首部关于 Cyberpunk 小说改编成电影的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而幕后功臣、概念设计师 Syd Mead 也将 Cyberpunk「影像化」,塑造出经典的反乌托邦未来世界场景。
好,现在回归正题。Cyberpunk 题材的电影由 80 年代起一直都有,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6 部大家死前必定要看的 Cyberpunk 电影:
1.《Blade Runner》1982 年
没有这部电影,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 Cyberpunk 电影。Ridley Scott 执导的 1982 年经典,虽然当年上映时不是叫座之作,但 30 多年下来,标志著科幻电影的巅峰,如上述提及电影改编 Philip K. Dick 著作《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故事除了暗黑的科技城市,就是要探讨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和分野,加上 Neo-noir 的调子、缓慢的节奏、Vangelis 的配乐,令一套根本是人类警察追捕机械人的简单剧本变成充满韵味的作品。《Blade Runner》一直共有 7 个版本包括 Director’s Cut(1992 年),现时市面上买到的则是 Final Cut(2007 年),更在千呼万唤下找来《Sicario》、《Arrival》导演 Denis Villenueve 主理续集,Harrison Ford 回归再加 Ryan Gosling 主演,今年 10 月便看得到。
2.《The Matrix》1999 年
其实,真人版的《攻壳机动队》,早在 1999 年的《The Matrix》中就呈现了,当然,电影提取了前者的中心思想:人类和机械、人工智能的连系与感应。《The Matrix》由 The Wachowskis 原创故事及剧本,又于不同的日本动漫中找得灵感,可以说是过去 20 年最佳的原创科幻电影,集动作、科幻、剧情、哲学于一身,机械人以人类作能源,再透过人工智能于植入意识,让人类「活」在一个模拟世界当中。《The Matrix》不只是打斗这样简单,也让影迷反思存在意义、意识、眼前世界的真实与否,同一时间提出寻找机器与人关系的讯息,人与机械/电脑/网络是否不可分割?是人类依赖机器还是机器依赖人类?其后的两套续集是否同样好看,但不容置疑的是,《The Matrix》绝对是一套科幻钜作。
3.《RoboCop》1987 年
电影又诉说出一个所有东西包括警察也由财团所控制的社会,一位警察被歹徒杀害,只余下脑部正常,就被财团用作最新研发的科技 - 生化人警察 - 脑袋被植入机械身体中,拥有强大的装甲外还有资料库,又可连结电脑装置,但他一直被自己的记忆所影响…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被阴谋所累。可以说,《RoboCop》更能展现人在被人工智能主导时那份迷茫和迷失,「我究竟是甚么?」这个命题在电影中很透澈地描绘了出来,主角拥有强大机能,却只剩下零碎的记忆,真正的 Ghost In The Shell 就是这个了。当然,加上导演 Paul Verhoeven 的情色暴力的艺术,令这一套 R-Rated 科幻电影到今时今日仍是重温佳选。
4.《Total Recall》1990 年
这是这个 List 中第二部由 Paul Verhoeven 执导的电影,也是第二部由 Philip K. Dick 小说改编的电影,短篇小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早在 1966 年便写成,故事涉及记忆和虚拟环境,这也和 Cyberpunk 的主题有点距离,但当要改编成电影时,就将太空科幻和 Cyberpunk 结合了。找来 Arnold Schwarzenegger 和 Sharon Stone 演出,又将背景设到火星城市,再融入 Cyberpunk 元素,主角在游走于真实记忆与虚拟世界之间,除了揭发幕后阴谋外,也要找回自身的生存目的。
5.《The Fifth Element》1997 年
又一部将 Cyberpunk 元素放入太空科幻的电影,严格来说,电影的开首三分一是 Cyberpunk,其余就是一贯的太空科幻。导演 Luc Besson 一套非常独特的科幻片,观众见到外星人、太空船,但最有 Cyberpunk/SteamPunk 味的则是地球的未来世界,完美展现 High Tech Low Life,飞天车、SkyScraper,智能家居,但生活在一切的监控之下,由 Bruce Willis 饰演的 Korben Dallas 在遇上由外星人贩体重塑的女生 Leeloo 后,展开了奇幻的旅程,大家要留意的是电影中的 Producton Design、道具设计、角色造型和服装设计(尤其那些橙色衫)都充满了 Cyberpunk 元素。《The Fifth Element》未必是所有人都喜爱的电影,但绝对是一套独当一面的科幻电影。
6.《Ex Machina》2015 年
由英国导演 Alex Garland 自编自导,这个原创科幻剧本讲述亿万富翁 Nathan Bateman 邀请自己公司的程式设计师 Caleb Smith 到其别墅共度周末。隐匿于林间的这座别墅其实是一座高科技研究所,Nathan 要 Caleb 和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机械人 Ava 交流(即 Turing Test,《Blade Runner》也出现类似实验 Voight-Kampff Test),从而观察 Ava 是否具备人类智能及情感。Caleb 一开始本著做实验的心态,但渐渐被 Ava 所感动,又发现了 Nathan 不可告人的秘密…Caleb 已分不清是自己对 Ava 产生情感,还是 Ava 已懂得利用情感去操控对象。电影探讨了又一次探讨了人类和机械之间的 Connection,当然,这次是人类成为了受害者…
7.《Strange Days》1995 年
《Strange Days》不是甚么大制作,现在很多人作 Cult 片来看,由《Zero Dark Thirty》、《The Hurt Locker》导演 Katheryn Bigelow 执导,James Cameron 编写剧本故事,更找来了 Ralph Fiennes 担正,其经典之处在于电影描绘虚拟体验是一种毒品 SQUID,以人的脑电波去联系,用家就能走到别人的意识当中,用最强的能官体验别人 - 当然是声色犬马的生活。电影当时所设的未来世界是
1999 年,同是用上颓废暗黑的调子,所描绘人类的生活,确是和现在真实的世界无异,所以说,我们都生活在 Cyberpunk 的世界中了。
同场加映:
除了小说和电影,当然不能少了电玩的份儿。由波兰电玩公司、主理过《The Witcher》系列的 CD Projekt RED,他们早在 2013 年便公布了将会推出 Cyberpunk 主题的开放世界游戏《Cyberpunk 2077》,制作团队以角色扮演的 Board-Game《Cyberpunk 2020》作蓝本,创制出这个充满未来 Dystopian 味道的电玩,但暂时仍未有确实发售日期,只知道 CD Projekt RED 向波兰政府申请了 700 万美元资助,务求要推出比《The Witcher》更浩大的 RPG 游戏。预告片已是 4 年前的了,不知何时会有新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