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t-Talk #001.细说香港开埠以来之纹身发展史
与 Black Cat Club 主理人兼纹身师 Alfred Nil 一同翻查香港纹身历史档案。

香港最早纹身史是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从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何阿才 James Ho 开始,何阿才师傅于 1903 年在中国上海出生,完成正规教育后决定旅行生活。作为一位年轻冒险家,他加入海员成为工程师学徒,勤奋好学的性格令他在工程学上有著不错的技术,几年后,何阿才在公海的生活,于东南亚各地港口运送物资的大型货船上服务。
在 1940 年,当他服务的船被穿过印度洋的日本潜艇的鱼雷炸毁时,James Ho 坚持抱紧一块漂浮的残骸,最后被美国军舰救出带到加尔各答。在英国的军医院照料下康复了。在他的康复其间对军医及其他军人身上纹身十分好奇,在他康复后便随一群士兵去找当地的印度纹身师。当时他们使用的纹身机大部分是由废料构成的,从电视机上剥下来的电板切成一个粗糙的方形,几个电磁线圈被螺丝连系在一起,再接駮到自行车阀上的金属管,最后连接到一组电池。他见纹身机设计上的简陋,便尝试改进这些古老的设计。
香港第一家纹身店:玫瑰纹身
他回到上海后,重新设计了使用供电的机器并立志成为一名纹身师。他很快就做出自己的机器并准备材料,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可惜,自从战争结束以来,上海局势危险,他聚集家人搬到香港定居,并建立香港第一家纹身店 Rose Tattoo(玫瑰纹身)。

James ho 充满神秘感的徒弟 Lai Shue Keung(Swallow tattoo)
James Ho 在 1946 年在尖沙咀玫瑰酒店开了玫瑰纹身,虽然没有和以往的部队太多联系,但他的店还是在驻军和海军港口之中流传开去。在 1950 年朝鲜战争开始,各地船只不断进出香港港口,面对海员们对纹身巨大的需求,他收了 4 名学徒纹身师:Ricky,Benny Tsoi,Pinky Yun和 Lai Shue Keung 后称 Swallow。

徒弟 Pinky Yun 与他 80 年代纹身作品,摄于2016年)

James ho 儿仔 Jimmy Ho 与昔日的作品
随著纹身风气在香港不断扩大,Ricky 在湾仔骆克道开始了 Ricky Tattoo。一年后,Swallow 也在新奇附近开了自己的店。60 年代尾 James ho 的儿仔 Jimmy Ho 他子承父业,在九龍尖沙咀开了自己的工作室,Benny Tsoi 也在九龍开展业务,而 Pinky Yun 则前往美国继续纹身路。

画作来自于 15 年已结业的 Ricky tattoo 新奇纹身,现收藏于西营盘 Black Cat Club
欧、美海军之不夜城
于 1950 年至 1970 年代末期,由于香港作为重要的战略港口中心站,所以海军在回去自己的城市前会不断进出香港补给、休息甚至玩乐,所以当时的香港长期都充斥著大量海员,在海上战争是极具生命危险,所以海员在这个中心都放任地寻欢作乐,当时在湾仔成为了千上万海员的国际游乐场,那里全部是按摩院,街上有穿著性感的妓女,还有一些官方酒吧及非法经营酒吧场所(在法定酒吧开放时间结束后开放让海员继续作乐)。而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海军人特别喜欢于香港纹身,而当时香港 Ricky Tattoo 及 Swallow Tattoo 的门外总是有满满的军人在等待纹身。
在这些部队进城的时候,香港的纹身店都赚了很多钱,而当美国最后一批海军舰队离开香港和英国军队撤离其驻军时,纹身师都非常失望。他们的收入大幅下降,及后他们主要的客户羣大都是当地的青年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深入,只想要廉价的单色设计,以价格低廉为找纹身店的标准。另外一些纹身师把生意融入女士美容行业如永久纹眉,加上当时纹身技术上的改善如用上电动纹身机令纹身过程加快,一众爱美的女士都找纹身师在身上留下美丽的痕迹。即使开拓了本地新的客羣,香港纹身行业还是在越战之后直到 90 年代初式微。有趣的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西方,社会整体对纹身艺术的兴趣薄弱,纹身师在后来几十年里在文化上被遗忘。
70 年代「黑社会」图腾
从现今纹身行业的角度回顾,不会太难解释香港纹身于 70 年代后式微的原因。在那个时期,香港本地大众不太会感到纹身艺术和自身的关连和如何用纹身表达自我。首先,大多数纹身师无法创作,他们要借助模具画画及纹身,而且墙壁仍然刊登军事图标和爱国标志,主题是男人斗争。但对于一般香港市民而言,没有太多适合的艺术作品可以选择。
与此同时,亚洲文化还是对纹身比较保守的,许多人强烈地信守儒家的教义,其中包括人体是神圣的,不可篡改的。所以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纹身停滞不前,会纹身的小众都纹身在隐藏在不易看见的,衣服可盖著的地方。主要的客人只有黑社会流氓才不理目光大胆刺得满满以示地位,还有想要永久眉毛的妇女。
香港曾经逢勃的美式水手海军纹身,融入亚洲文化的完素,以及当代的画作风格,形成别树一格的香港初代纹身。可惜在当时香港社会未被大众认同而很多画作作品及照片不被保存,可幸的是第二代纹身师 Pinky Yun 带著香港纹身到达美国被当地纹身人士珍重收藏,以及香港湾仔新奇纹身Ricky Tattoo 在结业时卖出仅有墙上的作品令香港初代纹身的痕迹继续留存下去。
「Tat-Talk」栏目由 Black Cat Club 主理人兼纹身师 Alfred 撰稿,深入浅出分享不同的纹身风格以及与相关的 Sub-Culture 文化,各位喜爱纹身或是刚接触纹身的朋友密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