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Adams 矢志夺金像影后 -《天煞异降》不只科幻而是了解生命意义
Amy Adams 说:「这是一位母亲说出她人生的故事。」

“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 laid out in front of you, would you change things?”
- Dr. Louise Banks,《Arrival》
《Arrival》(港译《天煞异降》)早在去年 11 月已在美国上映,但不要紧,香港观众今个月 12 日起就可以入场看得到这套 Amy Adams 由头带到去尾的科幻剧情作品。如果这一次,都不能说服奥斯卡给她一个影后殊荣,那真的是太残忍了!
早前都介绍过,电影改编自 Ted Chiang 得奖小说《Story of Your Life》,是一套讲述 Communications、Linguistics、Languages 的科幻电影。小说以外星人来到地球,以外星象形文字和人类尝试沟通的故事,探求的有语言、哲学和最有争议性的语言理论:Sapir–Whorf hypothesis – 即「语言相对论」,这项学说认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套看法是有值得争论的,大家可以看书或上网参考一下。
《Arrival》则是一套教大家何谓「了解」、「理解」(Understanding)的电影,不只是了解外星人的来意、文字语言,更是了解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人生,所以小说会叫《Story of Your Life》,Amy Adams 饰演的语言博士 Louise 透过这次「第三类接触」,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这里不剧透,她如何明白?自己去看)。中间很多的插敍剧情,导演 Denis Villeneuve 似是要将大家弄得一头雾水,但不代表剧情乱,反而想继续追看下去究竟发生了甚么事,也同样地让观众明白到时间是非线性,根本,时间从来不只是 1-12 的数字。
Amy Adams 演活了一位有智慧有学识、理性又冷静的女性,其中一幕 Louise 对军方及高官说,「我们和他们以简单词语、句子沟通发问问题,目的是要互相了解,得到双赢,而不是像俄罗斯、中国般去和外星人下棋,令到双方处于胜方和败方的关系。」这里让观众也反思一下,现今的人类社会,不也是要大家处于胜方和败方的关系吗?人与人之间,有足够的了解吗?所以说这是一套给人类反思的电影,想入场看让子弹飞的人兽对立决斗场面?别想太多了。这也是一套真实感很强的电影,当知道外星人来到时,不会听到尖叫声,主角也只是驾车回家,和家人通电话,这是真实的、正确的节奏描写。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这片同样大美国主义,觉得美国能主导一切事情,但这始终是一本上世纪 90 年代末出版的小说,剧情未跟上现今时势是在所难免;编剧叫有点嘲讽意味,表达军队看到未知的事情时只用肌肉去思考;但略嫌电影在外星文字的分析上描绘得不够多,若能向观众解释多一点是如何去翻译出外星文字会更好。都是一句,可不可以不要勉强演员们讲普通话呢?听得颇辛苦。(笑)
总括而言,《Arrival》是一套以科幻包装的剧情片,节奏是较慢的,不过 Amy Adams 真的将一位母亲的感受/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情的收放精准。而且制作团队是个难得的组合,编剧 Eric Heisserer 改编了这小说多年,终于可以拍得成戏,导演 Denis Villeneuve 也将一套难拍的小说改编电影完美呈现,和 Denis 合作了多套电影的配乐拍档 Jóhann Jóhannsson,每次响起的乐章都好像带去了冰岛般。两人会再联手炮制《Blade Runner 2049》,《Blade Runner》首集的节奏同样是慢的,若 Denis 能保持《Arrival》的感觉,影迷绝对可以对这经典科幻作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