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Arrival》没? 5 套最有真实感之科幻电影
有谁都看过了这五套「科幻剧情」电影?

“I would rather have questions that can’t be answered than answers that can’t be questioned.”
- 1965 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Richard Feynman
所谓的真实,不是能够为未知的人和事去提供答案,而是以理论研究的基础,去让大家明白,对生命、对宇宙的未知,实在太多,这些的未知也不一定能解答得到。史上很多的科幻小说、电影,也是本著同一的方向地创作。
多番介绍过的全新科幻电影《Arrival》(港译《天煞异降》,终在香港上映了,虽比美国迟了几个月,但吸引力绝对不减。电影中的语言学理论和对时间概念也是有其真实理据,但其呈现人类面对未知的外星生物的手法,非常有真实感,不一定只是对立、开枪打打杀杀,也不一定要主角坐上太空船去到另一个宇宙才算科幻,更主张的,是为采索人类的生存意义与生命的本质,就如我们不时听到 NASA 公布找到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一样,令我们都会在想,宇宙是怎样的呢?我们人类在这里的原因/意义何在?除了《Arrival》外,其实长久以来也有不少高真实感的科幻电影,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1.《Contact》(港译《超时空接触》)
相信不少影迷都会将《Arrival》拿来和 1997 年电影《Contact》比较,因为两套电影风格都很相似了,都是由小说改篇,也同时是诉说主角了解生命、人生、感情的意义。《Contact》原是上世纪最著名的天文学家 Carl Sagan 的著作,他专攻和外太空探索、沟通,外太空讯号探测联合机构 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也是因他而让大家所熟悉;电影由《Back to the Future》系列导演 Robert Zemeckis 执导,女星 Jodie Foster 饰演的 Dr. Eleanor,也是以真实的 SETI 科学家作蓝本,故事讲述她发现了外星来的质数排列的讯息后,从而建造出太空船和外星人接触,从而明白了生命的真蹄。SETI 直到今天,依然在探索未知的宇宙。
2.《The Martian》(港译《火星任务》)
2015 年电影《The Martian》也是由小说改篇,讲述在不久的将来会派人到火星做任务,但一次意外,留下了一位队员 Mark(Matt Damon)在火星。其实严格来说,《The Martian》不似科幻电影,更似一套诉说/解释如何在火星上求生的纪录片,也是一个以理论为基础的预想片,当然加入了不少幽默有趣、也有紧张有张力的场面的元素在其中。主角用上复杂的科学理论,如又融合人类常识,在火星用联氨(Hydrazine)来制造水(N2H4+ O2 → 2H2O + N2↑)灌溉薯仔田(泥土是在火星上的)求生;地球 NASA 那一边又会用最接近现实的方法去和 Mark 沟通,难怪的,找来 NASA 当电影的科学顾问,用真正的 Rocket Science,真实感绝对是另一层次的。
3.《The Andromeda Strain》(港译《死城》)
别被 2008 年的重制版混淆,1971 年的《The Andromeda Strain》,就是由《Westworld》、《Jurassic Park》作者 Michael Crichton 的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一个人造卫星坠到某小镇,全镇的人都因而死亡,只剩下一个婴孩和一个老人没有死,科学家想尽办法要找出他们幸免于难的原因,以科学方法找出他们的身体特点跟免疫的关系是故事的关键。电影中说的外星病菌的扩散情况是很真实的,也即使在电影最后,也不知道外星病菌的真正来源,只留下悬念。
4.《Signs》(港译《惊兆》)
自编自导的 M. Night Shyamalan 利用了现实中的科学谜团现象 Crop Circle 来创制科幻惊栗片,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方式去让观众感受何谓外星人入侵人类居所,这不是《天煞:地球反击战 2》可以做到的感觉,当整套戏一直在谜雾中,然后主角们在电视新闻看到外星人的样子,再突然恐怖人形外星生物出现眼前,没吓到晕掉已是万幸。M. Night 的新作《Split》虽不是完全科幻片,但故事之震撼和真实感,和《Signs》有异曲同工之妙。
5.《Arrival》
怎可以没有《Arrival》的份儿?利用一套讲述 Communications、Linguistics、Languages 的科幻电影,以外星象形文字和人类尝试沟通的故事,探求的有语言、哲学和最有争议性的语言理论:Sapir–Whorf hypothesis – 即「语言相对论」:人类的思考模式受到其使用语言的影响,因而对同一事物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电影也让大家思考何谓「了解」、「理解」(Understanding)的电影,不只是了解外星人的来意、文字语言,更是了解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导演 Denis Villeneuve 用插敍剧情来表达「非线性时间」这个论题,非常精准;当知道外星人来到时,不会听到尖叫声,主角也只是驾车回家,和家人通电话,这是真实的、正确的节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