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赏加细听-43 万天价天籁原音 Sennheiser HE1 静电耳筒香港到著
每次启动均有演唱会开幕的感性舞台效果!



介绍优质音响的文章,有时读到「每粒音都听得很清楚」来形容辨识度高的音响,小弟以为这是最高境界,直至把 Sennheiser HE1 静电耳筒套在头壳,Eagles 徐徐奏奏起《Hotel California》;乐队相隔 14 年重组后首张大碟《From Hell Freezes Over》内那只由 Glenn Frey、Don Henley、Don Felder、Joe Walsh 与 Timothy B. Schmit 所奏的 Acoustic《Hotel California》。电子结他声一粒一粒慢慢加速,连贯成《Hotel California》的韵律,燃起观众的热情,兴奋的心情、雷动的掌声,前中后没多少排,大概是个小 Hall,所以声音回荡。那是纯粹听觉资讯重组而成的视觉联想,相信听觉专家或音响迷可以建构更详细的画面。此阶段,根本不会在乎「听到每粒音」,就像放满金条的金库面前为何数零钱。
以上的形容很虚,实际技术涉及艰涩文字,即每个字拆开很亲切合体变怪兽的情况。有兴趣可细阅下文,而 Sennheiser 亦已把科技视像化,HE 1 的外观充份反映耳筒的专业。只要一按意大利卡拉拉山脉大理石底盘右角最大的开关旋钮,本来水平的旋钮会一致地亮灯突出,然后 8 支真空管接力站立,电流通过微微发热暖管时,耳筒盒盖徐徐升起,耳筒亦倾斜上升,整个过程有如演唱会开场般感性,显出 Sennheiser 的匠心。
Sennheiser 在二战结束后数十天成立,首个产品是量度电流的 Voltmeter,慢慢由电流转为发展声学,研发出噪音抵消的 Microphone 与世上首个 Open Headphone,这是日后品牌设计出 90 年代公认最佳静电耳筒 Orpheus Electrostatic Headphone 个基础。这次 Sennheiser 推出 Sennheiser HE1,亦是以 Orpheus 为基础,目标成为这个年代的公认最佳耳筒。对比以电流控制磁圈发声的动圈耳筒(Dynamic),静电耳筒在两板金属间置薄膜,金属通电后薄膜振动发声。HE 1 的镀铂振膜只有 2.4 μm,据说其物理体重真的轻如空气(?!),这个鬼斧神功的配置配合陶瓷单元,把最低失真率压制到只有 0.01% @ 1kHz、100dB(耳筒频率范围 8 Hz 到 100k Hz,1k Hz 是就如 Old Skool 电视没画面的 “Doooooooooo” 声),一般用家无从探测的水平。
连接耳筒的真空管扩音器,涉及更高深的技术与学问,主要是电路设计减低电阻,并针对背景声音对真空管的影响,Sennheiser 远赴意大利卡拉拉山脉找大理石制作底盘,令声音更扎实。8 支 SE 803 真空管均由 Sennheiser 德国专家人手挑选,结合电子管扩音器和晶体扩音器提高脉冲保真度,尽力杜绝整个扩音过程的瑕疵。这套音响造工复杂,粗略估计需要 400 小时制作,年产极限 250 部,所以索价 55,000 美元(若 43 万港元),今日有幸可听 10 分钟,下次要等多少年推出全新机筒才可试听呢?详情可到 Sennheiser 网页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