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专访 Michael Lau 谈及创作路上的成长
拒绝成长的大男孩。

香港 Figure 巨匠 Michael Lau 凭著于 1999 年所设计的「Gardener」人偶系列打响名堂,相继在巴黎、伦敦、台北、东京等多个城巿作巡回展览,成为香港一代街头文化的象征性人物。近年 Michael 更转战不同艺术范畴,包括近期「记得 – 碟,时间 – 桌」个展,透过平面画作和立体雕塑去演绎不同谚语;此外, Michael 同时忙于与不同时装品牌合作,例如早前 PORTER 周年纪念系列、Air Jordan 30 周年致敬画作等等,最近更与来自加拿大经典品牌 PORTS 1961 合作,受品牌男装新任创意总监 Milan Vukmirovic 亲自钦点一同设计别注系列。出道十多年, Michael Lau 个人和其设计总于人一种「大不透」的感觉,今回我们与 Michael Lau 大谈成长:
「其实自己都一把年纪,加上成家立室,读者都看了我十多年,年纪上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而在心态上,Michael 认为身体上的成长不可抗力,而在心态上拒绝成长是从事创作必须的,时刻保持一种玩味的心态和一份幽默感,才能从容面对复杂的社会,作品才有活力。在创作上,Michael 早期已经意识 Figure 不能做到 80 岁,不断向 Designer Toy 甚至 Art Toy 的方向出发,甚至认为:「观众和社会都需要一同成长,接受这种创作方式,当然这需要时间沈淀,让这气候慢慢形成。」
时装品牌同样需要面对成长,例如 PORTS 1961 这成立过半百的经典品牌,自 Milan 入主后,凭著他过往在 Gucci、Jil Sander 和创办《FASHION FOR MEN bookzine》等阅历,为品牌带来一系列变革;Michael 与 Milan 一见如故,Milan 大胆邀请 Michael 为品牌推出人偶,以一些大色面图案、字体、迷彩等街头设计元素,表达品牌「Naughty」的一面。Michael 认为一个传统的品牌能够接受新尝试和改变亦是一种成长。
在创作上 Michael 不断向艺术品的方向出发,有时候认为「Size Does Matter」,艺术品要够大才能带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在 Designer Toy 方面,例如 KAWS 的作品,就是一个好例子。「香港空间太细,顶多也是放在商场内。」眼看今年内地街头艺术发展加速,自由度亦不安在将来 Michael 亦积极筹备进军内地。
谈及近年 Hi-Street 的潮流,Michael 认为这亦是街头时装一个成长的阶段,「当年玩 Street-Fashion 的一辈人都长大了希望提升自己品味,不断向 Hi-Fashion 靠拢;而现在于 Hi-Fashion 位居高位的设计师,年轻时都经历过街头文化的浸淫,所以在创作上不多不少都会将街头的元素加到当中,一凹一凸,成就现在的 Hi-Street 潮流。」这是 Michael 在 Milan 身上观察到的东西。
这企划结束后,Michael 更向我们透露将在来年初举行大型个展,详情密切留意我们然后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