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bour Runners 共同创办人 Joseph Ng 专访
跑步,可以一个人行动,也可以三五成群的出动,视乎你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对运动最简单直接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够强健体魄,抒缓因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压力。除了在学校的体育堂上能够接触的类型之外,社会上亦曾经掀起







跑步,可以一个人行动,也可以三五成群的出动,视乎你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对运动最简单直接的诉求,就是希望能够强健体魄,抒缓因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压力。除了在学校的体育堂上能够接触的类型之外,社会上亦曾经掀起过不同极限运动的风潮,例如 BMX 单车,滑板和冲浪等等,但 Joseph Ng 却多年来对跑步从一而终,完全没有随波逐流,更成功跑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对他来说,跑步已经由从前对自己体能上的训练,在近年演变成一种联谊活动;三不五时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市内四处游走,通过跑步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同时将自己的跑步的热情感染其他人。跑步,原来还存在著很多可能性。
组成 Harbour Runners

“与队友作赛,我会一直留意他们的表现,看到他们由开始时质疑自己的能力,然后逐一冲线,那种感觉真的很开心。”
Joseph 分享与 HR 队友们作赛的体验
从事设计工作的 Joseph 于 2010 年成立了跑步组织 Harbour Runners(下称「HR」),将身边同样热爱跑步的朋友集结起来,从起初纯粹以兴趣为主,到现在推广跑步融于生活的生活态度。「起初只是想几个朋友能够聚在一起,每个星期都会出来跑步,然后大家开始把自己的朋友交绍给大家认识,人数亦越来越多,加上自己非常喜欢跑步,亦都想鼓励大家练跑,所以慢慢就有了成立 HR 的想法。」现时 HR 有接近十位成员负责管理,而组织在每个星期三都会举行跑步活动,开放给成员及有兴趣的朋友参与,三年来从不间断。
除了每周活动之外,HR 亦会定期举行主题活动,而曾经就试过沿著电车路,从筲箕湾电车总站出发,跑到中环,沿途由 Joseph 向参加者介绍不同建筑,增加跑步的趣味。「大家不但在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 10 公里的路,又可以仔细地观察同感受自己的城市,从而更加明白自己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想推广的另一种跑步文化。」
Joseph 从 13 岁起开始练跑,15 岁与朋友参加人生中第一个跑山比赛,接著参与多个马拉松赛事,现在对 Joseph 来说,练跑不再只因为成绩,而是在路途上所看到的好风光。早前 Joseph 就联同队友参与了一个 50k 山路赛,由北潭涌跑到大尾笃,他说:「与队友作赛,我会一直留意他们的表现,看到他们由开始时质疑自己的能力,然后逐一冲线,那种感觉真的很开心。」
各地跑步文化

Joseph 与 HR 的队友们过程亦曾经组团出赛,参与在不同地方举办的马拉松,并先后到过东京,上海,夏门和北京等地作赛。时常到外地参与比赛的 Joseph,亦留意到各地的跑步文化与香港的不尽相同。「在香港,大部份练跑的朋友都是为了争取好的成绩,不会像欧美国家的跑手纯粹基于兴趣的人相对较少,所以我想改变大众对跑步的看法,令它变成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其实练跑不只是为了参加比赛,也可以结识朋友,不过最重要还是要朝著自己的目标而出发。」虽然跑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近年来参与练跑的人数的确有所提升,「大家越他越重视健康,也可能开始厌倦夜生活,因而开始练跑,加上有很多品牌都开始推出运动服,大家对练跑时的穿著亦随之而变得讲究。」
挑选跑步服饰﹣If it’s not broke, don’t fix it.
近年运动与时装扯上关系,不少品牌都开始推出运动服饰,而当中更有不少主攻跑步市场,导致有不少人在运动时都开始更注重自己的外表。虽然时尚令跑步更有趣味,但对 Joseph 而言,还是一套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跑步服最为重要。「在选择装备时,我会先考虑天气,绝对不能在夏天穿紧身裤吧?多数会拣选一些用 Dri-Fit 物料或者自然材质造的运动衣,至于冬天的话就会穿著 Baselayer,外加一件 Windbreaker 和 Beanie,也会戴上手套,因为我不喜欢冰冻的手指。」
练跑的目标

“对 Joseph 来说,跑步不再只是一种追求名次的运动,也是一种训练自己与自己相处,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跑步,每个人都有著不同目标。拥有十多年经验的 Joseph 就希望自己能够在 30 岁之前参加 10 个马拉松,而目前已经完成了 9 个。他亦希望参加超级马拉松,尝试在 24 小时完成 168 公里的环山赛事,用奖项去肯定自己,同时通过赛事来表示自己对跑步的尊重。除此之外,Joseph 更打算在将来腾出两个月时间由香港跑到上海,进一步挑战自己,他说:「读书时曾经试过骑著单车从美国的东岸,而将来就想尝试从香港跑到上海,沿途随时欢迎路人加入,跑个 5K 或 10K 之类的,互相交流跑步文化。」
至于 Harbour Runners,他就有这种想法:「这几年 HR 于亚洲区都备受尊重,我希望它可以影响到更多人,例如透过 Instagram 和 Facebook 将我们这种与别不同的跑步文化宣扬开去。可以将自己对跑步的兴趣提升至另一层次,我觉得非常值得,亦比自己一个人练跑更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