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beast Visits: 艺术家张权
揭秘其亲自打造的隐市度假别墅。

每个人对于自己都会有着不同的定义,而拥有艺术家和品牌主理人等多元身份的张权,则定义自己为一个「有意思的人」。这解释为什么当你来到他位于南京的度假别墅,宛如走进一座集家具、艺术、潮流于一体的绝妙展厅,仿佛每一件物品都在述说着一个动人故事,记录了一个男孩从小到大的收藏历程。从 Tom Sachs Shop Chair 到 Le Corbusier LC3 沙发,再从他发掘的新锐艺术家画作到一房间的球鞋和玩具……对张权来说,不同藏品记录了他在人生某一刻的心境,即便时过境迁之后,再次看到它们依然会得到内心的满足,这是一种「情绪的升值」。

这座位于南京近郊的别墅早在 2016 年便已购入,但一直奔波于各地办展和经营品牌的张权,直到近两年才决定亲自设计这座度假屋,以便每次回到南京都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让他找到对于家乡的「归属感」。 为了实现自己脑中把「工厂」和「家」进行结合的初衷,张权通过打通空间、保留建筑原貌、以及合理的空间与软装布局,让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可以说,这里既是张权的家,也是让艺术与生活完美交织的展厅和工作室。

整栋别墅共有上下两层,总面积达到 300 多平米,在穿过院子和狭长的玄关后,一个开阔的客厅映入眼帘。大面积落地窗确保了整个空间的采光,建筑主体保留了原始的混凝土肌理,而各类艺术收藏则装点着不同角落。 开放式的厨房采用大量不锈钢装饰,丝滑的金属光泽,增加了整个空间的工业气息。由车库改造而来的储藏室,装满了各种玩具、球鞋和纪念品。相比于一层空间的开阔通达,二楼的房间更具私密性,画室中存放着张权过往的画作,一张中古写字桌承载了他在家的创作需求,让灵感得以自由流淌。

在最新一期 Hypebeast Visits 中,我们便来到这座由张权亲自打造的「隐市度假屋」一探究竟,同时也听他讲述自己对于室内设计的想法,有关家具和艺术品的收藏心得,以及他想推荐给大家的五件家居好物。

请介绍一下现在家中的主要空间。它们各自所占面积是多少? 各个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用途是什么?

这次的设计主要是我自己负责的,总体上我希望营造一个轻松的空间,然后在一楼我减少了很多房间,把客厅做得比较大,可能有 110 平米到 120 平米的空间,客厅直接连通厨房,让整个一层看起来非常通透。此外一楼还有一个客卧,以及由车库改造而来的储藏空间,大部分墙面和门都使用木饰面板包裹成隐藏式设计,让空间看起来更为简单整洁。至于二楼主要是我的卧室和工作室,然后有两个户外的区域,整个房子的设计布局大体就是这样。

当年为什么会看上这个房子?又是为什么隔了这么多年之后决定好好装修它?

这套房子是我父母在 2016 年就购入的房子。因为这个小区主打的是一个意式乡村的感觉,所以整体的氛围营造的还是比较好的,物业方面也不错,所以当时就决定买这个房子。为什么这两年才开始装修,主要是因为之前我在南京的时间很少,不过随着年纪的增大,还是希望每次回到南京之后,我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

对于常年在各地之间奔波的你来说,这个家承载了哪些意义?它最让你喜欢的一点是什么

随着年龄增长,身边朋友逐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自己也在这个时间点急需一个可以在南京停留的地方,这个家更多的意义是让我在南京有一个归属感吧,某种程度上它也很像一个度假屋的感觉。喜欢它的点就是可以完全按照我自己的喜好去设计,然后比较随意的把自己喜欢东西都摆在里面,让它们有了一个展示的空间。

这个家的设计是你自己完成的,为什么想要保留建筑原本的混凝土肌理?你最满意的设计细节或特色有哪些?

因为我自己的身份比较多元嘛,所以希望自己的家也能营造出和别人家不太一样的氛围,我希望他既是工作室又像展示空间,但根源上又具备家的功能,所以就保留了一些工业感的东西在里面,包括混凝土的顶面和柱子等等。最终这个房子的呈现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整个空间非常空旷,尤其是一楼的客厅,它是整个家里我最满意也最常待的地方。

在做设计的时候,有参考哪些室内设计的风格或元素吗?或者说有没有谁的家是你非常向往的?

其实最主要的参考就是,虽然我常年到处跑,但心里面一直有一个工厂风格工作室的梦,所以初衷是希望把「工厂」和「家」进行结合。可以说,现在这个家的设计,是我在吸收多地游历经验之后,才最终刻画出的样子。

整个装修过程持续了多长时间?在装修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可以给大家一些小的 Tips 吗?

整个装修持续了一年半左右。其实我父亲之前从事过这类行业,所以他比较了解装修的整个流程,让整个装修过程变得更为高效。对于别墅来说最大的困难,主要是这么大的空间如何进行空间的分隔和规划,包括我自己也在一开始的设计上花了不少时间。对于设计来说,我觉得还是尽量保持简单。其实简单舒适才是比较适合现代人的一种选择。从我的角度来说,一个家是不需要那么多房间的,因为大家平时在外面的时间很长,我觉得营造一个让一家人都能待在一起的休息空间更为重要。所以我的建议是,简单干净,然后可以摆放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

在你的家中除了自己的画作之外,也有收藏一些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通常什么样的艺术家会吸引到你的关注?或者说你收藏别人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我购买作品更多是看第一眼的感觉,能让我感受到轻松愉悦、好看有趣,或者是适合某个空间的,那么会更加吸引我。同时在我的购买能力之内,我都会想办法去买到它,因为买艺术品对我来说并不是一种「投资」行为,更多是单纯的喜好。

最近有发现什么好的艺术家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我最近购买了一个名叫大志的艺术家的作品,她刚刚从央美毕业,因为我能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轻松愉悦,同时还有故事表达,两者兼备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位新艺术家。

你还有一个专门放置收藏品的房间,里面摆满了你从小到大的各种玩具、球鞋等潮流收藏,他们对你的艺术生涯产生过哪些影响?

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有意思的人」。我觉得一个有意思的人一定会有收藏或收集的癖好,对我来说,我只是在记录那一刻的心情。所以当看到自己喜欢的,或者是适合我的,都会想办法把它留下来,收纳在一个地方,其实平时也不会去摆弄。但是每当我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内心依然会得到满足,那是一种情绪的升值。

在你家中既有贵价的设计师家具,也不乏相对平价的 IKEA 出品,对你来说挑选家居的时候最看重的是什么属性?以及在收那些古董家具的时候有什么趣事值得分享吗?

我觉得是跟买艺术品还是一样的,更多的是喜好和适合。不是一味追求它的贵与便宜,更多的是它更适合这个空间。 我觉得宜家也有很多非常好的作品以及艺术家具,都有各自的意义。其实对我来说,实用比好看更重要。老的东西被一眼看上,说明了你和它之间很有缘分!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它一定会有一些损耗出现。拿回来清理它,直到它变得更好,这样一个过程对我来说也很有趣,很重要。

我们在你家中看到了很多潮流相关的家居作品,包括你自己也有做过一些尝试,你如何看待越来越多潮流品牌进军家居领域?

因为年轻人在经历成长之后,更多的还是要回归家庭嘛!所以大家希望把家里装扮的更有风格、更有调性。其实 Melting Sadness 很早之前也尝试做过摇摇马、茶几等系列的东西。我认为就是在什么样的时间段做什么样的事,艺术家也好主理人也罢,大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和经验分享、表达出来,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给我们推荐五个你比较满意的家居好物吧?

① Marshall WOBURN III 蓝牙音箱 ② Vitra Cite Armchair 扶手椅 ③ Tom Sachs Shop Chair 靠椅 ④ Le Corbusier LC3 沙发 ⑤ Eames La Chaise 云朵躺椅

之后你会花更多时间在这个新家里进行创作吗?你觉得环境会对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我会安排一些特殊的时间在这边完成一些小件的创作,因为在这里会更安静一些,更放松一些,跟在工作室的状况会不太一样。

创作时你会希望自己处在什么状态下?比如你会通过音乐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吗?

其实环境和自己的心情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是这个家,它的轻松氛围应该会让我创作出一些更加不一样的作品。 创作时,我希望自己还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如果在家里,作品可能会更加温馨,在工作室里面,可能会更加犀利。其实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声音对我来说是必不可缺的东西。音乐是一个部分,然后就是听播客,会伴随我的整个创作过程。

你一般在创作的时候会听什么类型的歌?你对于音质或者环境音有什么特定的喜好吗?

我一般都用音乐软件随机播放,不会有什么特定需要听的音乐类型。播客的话,比较喜欢那种朋友之间轻松聊天的生活类风格,喜欢这种松弛的氛围,会让我在创作时更加有状态。

你最享受创作中的哪个时刻?是当灵感涌现的瞬间,还是作品大功告成之时?

对我来说,我觉得是过程更重要,每天突破一点。比如说每天开灯和关灯的瞬间对我来说都挺激动的,早上的开灯让我可以重新审视昨天的创作,关灯的时候则会感概今天的工作又有了新的突破。所以对我来说,创作还是一个持续的刺激自己的过程。

在住进这个新家之后,你通常会通过什么休闲方式在生活与创作之间取得平衡?当你灵感枯竭的时候你通常会在家做什么?

我觉得还是客厅。那么大的空间,我可以听音乐,我可以看电视,我可以看看书,我觉得都会使我回归一个很好的状态。其实我现在养成了一边看电视一边拿着 iPad 的习惯,基本上我的 iPad 会在一直在我手边。所以每当我有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第一时间都会在 iPad 上面画一画、写一写,有了这样的习惯就更容易出东西。

如今你已经在多个城市办过大型展览,自己的品牌也曾和多个国际品牌合作,对于艺术家或者主理人的身份而言,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未来几年我应该会更加多的投入在我的个人展览上,然后品牌的部分也会走更有趣的路线,我觉得现在的大环境需,要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来给自己和大家充能。



Credits
摄影师
Stone/Hypebeast
采访者
Jas Xue
编辑
Jas Xue
Tags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