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藤原裕与 POGGY,探讨日本古着文化如何开启及罕有藏品分享
特意甄选 22 件珍贵的元年展品。








上周,日本古着店 BerBerJin 运营总监藤原裕于带来他在中国的首个独家丹宁展览,藤原裕特意甄选 22 件珍贵的元年展品,其中包含 6 件牛仔夹克、3 件西部衬衫以及 12 条年份各异的牛仔裤,并与 POGGY 一同分享当今时尚风潮下的丹宁穿搭,以及他与每件藏品的往昔故事。
藤原裕在 1994 年入手了人生的第一件 Levi’s® 牛仔夹克,开始了他的丹宁收藏之路。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多和研究的深入进行,2015 年开始他撰写了《THE 501® XX: A COLLECTION OF VINTAGE JEANS》与《Levi’s® VINTAGE DENIM JACKETS TYPE I/TYPE II/TYPE III》,为丹宁爱好者提供系统且全面的知识梳理,由此藤原裕也逐渐成为古着丹宁界的风向标。
籍着此番独家丹宁展览藤原裕与 POGGY 两人的到来,Hypebeast 亦邀请两人进行对谈,了解日本古着文化如何开启,及分享罕有藏品。

Hypebeast
你们观察里,细分风格在日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现在的日本消费市场,每个风格的客群会流动吗?这种流动容易形成吗?
POGGY:战后的日本,会对美国的富裕阶层充满憧憬,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到 50 – 60 年代受到美国的 Ivy Fashion 影响,随后是 70 – 80年代的美式 Outdoor、法式、英式等各种风格。90 年代,NBA、街头时尚文化、时尚精品店等在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随之逐步发展成多元化的风格,一直蔓延至 2000 年代。2000 年后,风格和市场都开始受互联网影响。
我觉得日本的男士时尚潮流比其他国家进展慢,我觉得这是因为很多人都会去搭配Levi’s® 501、Champion Reverse Weave、Lacoste L1212 等永恒的基础单品,而不是全身设计师品牌搭配。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时尚杂志提供了很多指导性内容,很多人会在了解美式传统、英式传统等基本风格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服装。
藤原裕:我在这个市场活跃了多年,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见证了其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个人认为发展中存在一定时间上的间断性,时隔几年就会形成一轮风潮。例如 90 年代后期流行美式休闲风(American Casual);2000 年开始诞生了一些品牌,形成了特有的里原宿文化;2010 年开始出现搭配高端品牌的潮流穿搭;18、19 年则又开始盛行 Vintage 古着的美式休闲风。其实现在各个品牌也都非常关注 Vintage,会将其作为服装设计的参考与基础,新兴品牌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学习参考 Vintage,形成了一种循环,这也是 Vintage 文化的一种体现。
我现在 45 岁,对 Vintage 也有自己的理解。现在年轻一代接触 Vintage 文化的方式我觉得和我们这代人不太一样了。比如像我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从牛仔裤入门的,但现在年轻人更倾向于从 T 恤开始入手。比如前段时间 BerBerJin 有家店卖出去一件价格高达 50 万日元的「NIRVANA」T 恤,但像我这个年龄层的人对 T 恤价格的认知还是比较单一的,可能很少会有人花几十万日元买件 T 恤,可见年轻人对 Vintage 也有自己的追求。不同年代人们的品味和切入点都是不同的,所以现在部分中古 T 恤的市值也是直逼牛仔裤,开始水涨船高。年轻人已经逐渐接受这样高价的中古 T 恤,相信随着他们今后更深入去了解 Vintage 文化,也很有可能会迷上丹宁文化,步入我们的市场。
总的来说市场确实存在流动,但呈现出一定走向,而不是相互作用的。
开设 BerBerJin 的故事可以分享一下吗?当年是如何开始的,以及沿途有否什么大事发生过?
藤原裕:BerBerJin 于 1998 年 3 月开业,我是 1999 年 7 月加入的,进店也有 24 个年头了。今年店里迎来了 25 周年,创造出了至今以来最高的销量。于我个人而言是我在 2015 年出版了《THE 501® XX: A COLLECTION OF VINTAGE JEANS》一书,由此也开始和 Levi’s® 总部有了交流与联系。
某个阶段日本人非常热衷于牛仔等源自美国的文化,这种牛仔热潮放眼世界来看也是日本独一份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日本特有的潮流趋势的呢?
藤原裕: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二战战后的原因,不过战后带来的逆反情绪主要存在于 50、60 年代,而要谈日本 Vintage 文化,更不得不提的我认为是 70 年代。我有位大前辈现在已是 75 岁高龄了,他从 80 年代后半开始在原宿经营一家名为 Fake Alpha 的店,大概在 17 年前吧,老板说他准备停止营业了,于是 BerBerJin 就把这家店盘下来了,所以现在 Fake Alpha 也是属于 BerBerJin 公司的(藤原裕亦是 Fake Alpha 的运营总监),我现在就想讲讲这位前辈的故事。
这位前辈在 70 年代与夫人一同前往美国,租了一台卡车开始了他们巡游全美的牛仔之旅。当时由于通讯技术不够发达,他们通过电话簿搜罗各地的牛仔店铺,一家家去寻觅心仪的商品。有次这位前辈甚至将一家店里所有的牛仔裤一口气全拿下了,他的传奇故事更是登上了美国报纸,可见当时日本人对这类流行文化的热爱,他们既善于深挖商品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又懂得放眼未来,从 70 年代就开始认识到今后这股潮流一定会在日本火起来,于是将许多美国收集到的商品带回日本。我有很多这样的大前辈,我认为这就是日本 Vintage 文化的起源,是他们创造了日本的 Vintage 市场并一步步推广出去,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
90 年代日本掀起一股 Vintage 热潮,商品价格也是不断飞涨,而在我进入 BerBerJin 工作没多久后,刚好这股风过去了,出现很多价格回落的情况,让我认识到 Vintage 市场价格变动很频繁幅度也很大,这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现在 BerBerJin 的客群大概是怎么样?
藤原裕:现在 BerBerJin 拥有四家店铺,不同店铺也正相当于细分了客群,比如总店客群主要以三四十岁为主,另一家则更多针对 20 – 35 岁左右的客群,里面商品也以音乐类、乐队类 T 恤为主。
淘货的过程一般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出品才会符合你的标准收罗至 BerBerJin 门店里?是孤品为主吗?还是有一些也是有货量的?
藤原裕:我们店一般常年有买手驻扎在美国,以洛杉矶为中心四处搜集各类商品。因为都是古着,所以会在美国全洗好再送回日本。在美国主要会去 Vintage 藏品店、跳蚤市场等地淘货。
在被誉为消失的三十年的平成年代,你们对日本的流行文化最深印象的「转机」是什么?
POGGY:我是 90 年代从里原宿文化中了解的街头文化。90 年后期到 2000 年后,从精选店(Select Shop)里学习了传统风格(Traditional Style),这两者对我都很重要。
藤原裕:在平成年代,服装行业整体都不太景气,我们古着行业也是如此,当时 BerBerJin 有四五家店,其中也有 2 家因为不景气关门了。古着行业人士去美国进行采购也普遍会感到资金不足,那个年代古着、服饰行业整体行情都不太好。要说转机,可能就是近年出现的社交平台吧,例如 instagram、Facebook、YouTube 等平台,为我们创造了主动向外输出内容的平台,以往客人们大多只能通过杂志、实体店来获取信息,现在出现了更多渠道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商品。还出现了网购,诞生了新的购物模式,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很大一个转变。
POGGY 先生你谈及到受不同风格的影响,我们也很好奇你搭配时,在运用丹宁单品上有什么秘诀吗?
POGGY:当我从头到脚都穿设计师品牌的服装感到有点尴尬时,我经常将其与丹宁搭配加以协调。我最喜欢的裤子是 Levi’s® 501 和喇叭口的 Levi’s® 684,外套则是 Levi’s® 506 和 507。
日本出品给人的印象是,即使是外来品牌或是外来文化,都可以经过日本人的研究透彻然后在日本支线或是日本市场里生出新的吸引力来,你们作为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这点的?
POGGY:我也这么认为。许多日本设计师都会尊重历史,在钻研(品牌原本历史)和档案的同时创造出新事物。
藤原裕:就像 POGGY 桑说到的,比如在日本,冈山县、广岛县的丹宁文化也有很长的历史,这些本土的文化又会反向影响海外,对 Vintage 市场产生一定影响。我撰写的两本书其实也是出于这种想法,希望能作为教科书供市场、行业参考,进而对整个丹宁文化产生一定价值。
能否挑三件最特别的来讲讲?
藤原裕:506XXE T-Back size46,这件展品为《Levi’s® VINTAGE DENIM JACKETS》一书的 9 号收录款,经研究后确定展品约为 1941 年前后生产的批次,即大战前的版本。背后所使用的黑色巴黎扣,常见于 20 世纪 40 年代早期 Levi’s® 所生产的牛仔夹克。背后酷似「T」字形的拼接缝线(The Split Back)则代表展品为加大尺码的版本「E」代表「Extra Size」,即产品原尺码在 46 至 48 码之间) ,经缩水后更适合亚洲人穿着,在古着市场中尤为珍贵。
501XX Bacle Back 1942s,这件展品属于 1937 年版的 501® 牛仔裤,随着之前拥有者的长年穿着和洗涤,牛仔裤背面的皮牌和两粒自装的背带钮扣已经破损脱落,但良好的破损状态和自然落色磨白仍然让这条裤子成为圈中收藏的不二之选。
501 66model 1974s,这件藏品有如此多样且丰富的落色对比,只有通过着用者长时间穿着并且减少洗涤才能形成。养「牛」的魅力就在于此,所有属于你的生活痕迹都将如实地反馈于衣物之上。尽管历经数年背后的皮牌已经脱落,这件展品仍被奉为收藏上品。
可否分享一下,一般一周的日程是怎样的?
POGGY:很难说,因为每周都会变化。我工作日会议较多,所以周末尽量休息。周末会开车出去兜风、收集复古动漫 T 恤。
藤原裕:我们店排班是按一个月休息 7 天来算的,休息日是不固定的。不过我最近也有不少出差的机会,所以有时候可能不在 BerBerJin 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