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S 主理人 Sky Chen 对于 ASICS GEL-LYTE III 的情怀与回忆 | Sole Mates
「异军突起」的球鞋圈新势力。
Sole Mates 是 HYPEBEAST 一档关于球鞋文化的全新栏目,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将带着「你为何喜爱球鞋?」的问题,探寻「Hype」之外的深层含义。Sole Mates 将揭开每个「Sneakerhead」参与者关于球鞋的起源故事,让他们来讲述为何有这么一双球鞋如此重要。
作为一座飞速发展的超级城市,深圳正在孕育属于自己的青年文化。仅就街头领域而言,这里不仅有代表深圳的街头品牌,也不乏各式各样的球鞋及潮流店铺,这其中便以一直扎根于此的 COSTS 最具代表性。作为一家潮流集合店,COSTS 凭借与 New Balance 和 ASICS 的两个联名企划,而在球鞋圈「异军突起」。
曾经有过开鞋店经历的主理人 Sky Chen,不仅从香港和东京潮流文化汲取养分,也在 COSTS 的经营中融入了自己对于「岭南文化」的独特理解。而在被问到究竟哪双鞋对于自己拥有最深刻的意义时,Sky 给出了一个相对小众的选择:ASICS GEL-LYTE III。
在本期的「Sole Mates」中,我们便造访了 Sky 位于深圳的工作室,探讨为何 ASICS GEL-LYTE III 之于他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他对深圳球鞋文化发展的独到观察,以及打造三方联名企划的背后故事等话题,此外他也向我们透露了 COSTS 在球鞋方面的未来规划。
HYPEBEAST: 你是如何喜欢上球鞋的?当时深圳的球鞋氛围是怎样的?
Sky Chen: 我记得我是小时候打篮球和看 NBA 比赛慢慢喜欢上球鞋的,因为身边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都喜欢打篮球、看比赛,以及研究球员脚上的球鞋,并幻想自己上脚这些球鞋的感觉。
当年我们的生活比较简单,就是打球、看球、逛鞋店,深圳可以说受到香港、东京球鞋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也能很快的看到一些限量版球鞋,说起来这里可能是 90 年代国外球鞋文化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所以整体球鞋氛围还是很火爆的。
所以你还记得自己拥有的第一双球鞋是什么吗?当时是怎么得到它的?
这个对我来说说真的记忆犹新,是一双 1996 年买的全白色后掌气垫大 AIR,当年买的那双鞋比我自己的尺码要大上两个码,但因为是最后一双了,所以我没办法只能硬穿。而且那是我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买的,可以说真的是来之不易,我自己也从此开始「入坑」球鞋文化。
为什么会选择 ASICS GEL-LYTE III 作为你的「Sole Mate」?你是怎么知道这双鞋的?
我从小就听说过 ASICSTIGER 这个牌子,只知道是一个球鞋牌子,并没有非常关注,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慢慢开始了解 ASICS 的产品,尤其是 GEL-LYTE III 这款鞋,除了具有很强复古感的设计外,也适合各种穿搭风格。之后便赶上了 GEL-LYTE III 25 周年的联名企划,当年一整年都在等待每个月的联名设计,可以说这双鞋在 2015 成了我的「Sole Mate」。
「我本身非常喜欢 colette 这间多品店,虽然如今这家曾经的业界标杆早已不在,但每次看到这双 Dotty 都会勾起我对于巴黎和 colette 的美好回忆。」
作为一双拥有 31 年历史的老鞋,ASICS GEL-LYTE III 诞生过无数经典设计,那么在你所有的收藏中最珍贵的是哪一双?在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最珍贵的收藏当然是刚刚提到的 25 周年联名企划,其中个人最爱的一双来自于巴黎传奇名店 colette 联名的「Dotty」版本。除了当年每个月等待所带来的情怀加分外,Dotty 这款配色本身的设计和用料也跟普通版的 GEL-LYTE III 有所不同,鞋款使用了 colette 最具代表性的蓝白圆点元素。
我本身非常喜欢 colette 这间多品店,虽然如今这家曾经的业界标杆早已不在,但每次看到这双 Dotty 都会勾起我对于巴黎和 colette 的美好回忆。
我们知道 COSTS 的前身是一家球鞋店,当时为什么想要开这家店?又是什么机缘巧合让它变成了如今的这间潮流集合店?
当时自己非常喜欢球鞋,有很多鞋子想要拥有,也想和更多人分享,所以就开了那家鞋店。后来因为我们从小就受到东京和香港潮流文化的熏陶,觉得我们自己的城市也应该有一间以服装为主,同时也有鞋子的潮流集合店,这样就能让更多本地爱好者亲身体验更新、更快的潮流单品,所以就有了现在的 COSTS。
「个人觉得深圳与东京、香港的球鞋文化相似的地方在于包容性吧,区别的话可能深圳的球鞋文化相对比较单一的,不像另外两个地方那样具有多样性。」
COSTS 在选品上深受日本、香港潮流文化影响,在你看来深圳与东京、香港的球鞋文化有什么相似和区别?本土年轻人的球鞋喜好在这些年有发生什么直观的改变吗?
个人觉得深圳与东京、香港的球鞋文化相似的地方在于包容性吧,区别的话可能深圳的球鞋文化相对比较单一的,不像另外两个地方那样具有多样性。至于本土年轻人的球鞋喜好方面,最直观的变化应该是对鞋子的设计、可穿搭性,以及舒适性上有了不一样的追求。
COSTS 已经为我们奉献了多双联名球鞋,并且都是以跟日本品牌的三方联名形式展开,这些企划是如何发生的?又为何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跨界合作呢?
我们想通过服装、鞋子的穿搭来诠释我们想带给消费者的生活化概念,这也是我们采用这种三方合作形式的一大起因。对于 New Balance 的合作来说,我们在前年跟 FDMTL 做了一次联名企划,把传统的日本「褴褛艺术与丹宁」展览带到深圳,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了这个跟 New Balance 三方联名的机会,我们就搭上了未班车。FDMTL 在这双鞋的设计中,使用了 5 块不同材质的丹宁古布进行拼接,从而很好的诠释「匠人」精神。
而对于今年我们跟 ASICS 的合作企划,本身这是世界四大复古跑鞋品牌之一,也是我们店铺最早合作的品牌之一,他们跟 COSTS 的风格和运营理念非常契合,同样追求简单舒适的穿衣风、着重细节,所以就促成了这次跟 F/CE 的三方合作。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想从一个『点』扩散到一个『面』,我们希望以这座海边城市深圳为起源,去到更大的岭南地区。」
COSTS 的设计中一直有强调「岭南文化」的概念,为何会坚持使用这一元素?未来是否会一直坚持?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想从一个「点」扩散到一个「面」,我们希望以这座海边城市深圳为起源,去到更大的岭南地区。这个概念我们会继续延续下去,COSTS 也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初心,去创造更多有趣的概念,从而让全世界更多潮流爱好者认识并了解我们。
可以跟我们透露一下 COSTS 未来还会在球鞋方面有哪些新的动态吗?
最近我们会带来 UNDERCOVER 重新复刻的「开口笑」,这对鞋绝对是一代人的经典记忆。除此之外,明年我们还会有几个球鞋合作企划会陆续跟大家见面,其中也包括跟艺术家的跨界合作,我们希望能带更多有趣好玩的东西给大家,尽请期待吧!
Sky Chen 的四个「球鞋之最」
01/日常穿着最多的一双鞋是?
COSTS x F/CE x ASICS GEL-Trabuco 9 G-TX 是我日常着用最多的一双鞋,深圳是沿海城市,气候炎热多雨,这双 GEL-Trabuco 9 采用了 GORETEX 防水面料,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多雨地区,脚感也非常的舒服,所以最近穿得比较多。
02/购入价格最高的一双鞋是?
应该是这双 KAWS x BAPESTA FS-029 LOW「CHOMPERS – WHITE」。这对鞋说起来真的有点历史,鞋是当年在香港的旺角琼华楼买的,当年是全亚洲的球鞋聚集地,小小的 6 层,上边有几十间球鞋水货店,很多限量球鞋都能在这个商场找到,我也从这里认识了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等等各地的球鞋爱好者。
03/所有收藏中年份最早的一双鞋是?
应该是这双 1996 年的 Air Jordan 12,这双鞋是当年一个好朋友转让给我,是喜欢鞋子的人 都不能少的好东西。
04/最新入手的一双鞋是?
最新入手的鞋子是 Saucony S6000「Food Fight」,这鞋的设计挺有意思的,鞋子的主题都是各国的美食,结合在鞋面上,看到鞋子你有胃口大开的感觉,食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