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国家地理会德丰香港摄影大赛 得奖作品展
专访手机摄影组别冠军及大会评审。
影像对各位来说是甚么?是一幅可以说故事的画?还是只用来纪录备忘。年度《国家地理》杂志与会德丰地产合办的国际摄影比赛「National Geographic Wheelock Hong Kong Photo Contest 」,近日便公布得奖名单,今年的主题为「香港故事」,并分为自然、城市、人物,手机组这四个组别,参赛作品超过四千件,参赛者更是遍布全球,可见竞争相当激烈。而今年大会评委由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弗里茨‧霍夫曼(Fritz Hoffmann)、香港著名自然生态摄影师苏毅雄,以及《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总编辑李永适共同担任,选出代表到「香港故事」的作品。
而上一届才新增的手机组别,在今届比赛亦同样交出水准,并且冠军所用到的手机,是连续两年均以 iPhone 拍摄出来。今年手机组别冠军便由黄启乐胜出,他凭着一部 Apple 于 2015 年推出的 iPhone 6s,在彩虹邨拍下一张 《Fish of Preservation》而胜出。其实黄启乐正职是在广州律师楼工作,很早已经热爱摄影,更会与摄影爱好者来香港捕捉各个社区的影像。今次这幅作品,是他在 2015 年无心插柳所拍下的,因为家住九龍湾的他,其实对彩虹邨是司空见惯,也拍了很多遍,当日他也是和摄影朋友们经过彩虹邨,忽尔发现有人在晒咸鱼,当下他认为画面十分有趣,便随手拿起 iPhone 拍了下来,亦成为他今次用来参赛而成功获奖。
早在 iPhone 3GS 已经使用的他,直言是到了 iPhone 6s 才真正用来拍摄,「因为后制应用程式逐渐增加,我喜欢 iPhone 的方便快捷,拍摄后的编辑都得心应手,再加上是在 iPhone 6s 开始,大家才慢慢喜欢即时分享,亦成为一部用来拍摄的副机。」对于他来说,拍摄注重的是当下一刻,错过了便是错过,所以 iPhone 给予他的是即时性,只要看到想拍的东西便可以立即拿出来拍。「我自己也想像不到原来手机相片的像素是可以这样清晰,要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其实已经很少会冲晒相片,很多时拍照都是储存在手机内闲时重看,这次因为参赛才让我知道原来 iPhone 所拥有的摄影性能也是不错。」,而被问到一些摄影技巧,黄启乐认为手机所追求的并不是专业级画质,而是它的内容,「用手机拍摄其实可以靠线条去取胜,我的概念是愈简单愈好,假如一幅照片太多元素,反而会变得累赘,大家会看不到照片想表达的东西。」对于今次获得冠军,他亦表示更能启发日后多用手机去拍摄。
这次摄影比赛三位评审之一的香港著名自然生态摄影师苏毅雄(Samson So),是对香港最为熟悉,亦多次担任过评审,他表示今年作品有许多在构图和意念上都相当特别,至于准则方面则着重在画面美感、内容表达、创新意念、拍摄手法和社会责任等,认为作品的内容和故事性,是重要过手机的画质以及是否和其他相机去媲美。「手机的便携性是令到想拍摄的人大大增加,因为以往大家如想拍摄照片,都可能需要带着一部比较重的相机才可以,反之现在只要随手拿起手机便可以做到,纪录事情亦更加即时性,比起以往可能要专业记者才报导到的事,现在都普及起来,我们亦可以在更加多的渠道知道身边发生的事。」而 Samson 对于增设手机组别是一件更好的事,「这可以让一班想说故事而没有相机的人可以有机会参与,而且手机没有很多在相机上有的功能,因此在拍摄上亦成为一个挑战,更考摄影者的构图功力,以及故事性。」
有关本届「2018国家地理会德丰香港摄影大赛」的得奖作品将于 2 月 22 日至 3 月 3 日在尖沙咀「海港城‧美术馆」公开展出,各位可以趁着假日空闲到展馆亲身看看多位优秀的作品。
海港城‧美术馆
尖吵咀海港城海洋中心二阶 207 号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