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S 的作品凭什么卖 $800 万?讨论街头艺术的投资可能性
原来欣赏艺术与投资也不过一线之差?
对于一大票街头文化拥躉来说,奈良美智、村上隆、KAWS、Invader、Keith Haring 等艺术家的作品,绝对是梦寐以求的收藏清单…… 街头艺术不但将束之高阁的主流艺术拉向普罗大众,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收藏热潮,其本身也逐渐摆脱其主流、反建制的出身,身价暴涨。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近年潮流界无人不识的 KAWS,其作品不但拥有极高的升值空间,就连各种潮流衍生品也一直有价有市,卖出超过 600 万件的 UNIQLO UT 以及 KAWS × AJ4 就是很好的例子。今年五月份 Philips 的拍卖中,KAWS 的柚木雕塑《末日》更是引来 3 位电话竞标,最终以 $562 万天价成交,比估价足足高出两百多万港币,令人咋舌。今天,HYPEBEAST 便邀请来几位在当代艺术界、世界顶级艺术拍卖行浸润多年的专家,与大家一同探讨街头艺术、潮流藏品背后的惊人回报,以及未来市场预期。
从亚文化到大生意
昔日一直被詬病「难登大雅之堂」的街头艺术,逐渐组成了一个活力十足的利基市场,其中「街头」和「波普」作品表现突出,价格强势攀高,甚至被陈列在顶级画廊,标价数百万美元待价而沽。潮味十足、视觉冲击感强烈,符合时下流行文化等因素成为新一代买家一掷千金的理由。
一大批崛起于街头的「反叛分子」成为收藏家、博物馆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不断冲破上流社会与街头巷末的文化藩篱:先有 Jean-Michel Basquiat 凭借一副 1982 年创作的头骨状涂鸦作品在纽约苏富比拍出 $1.105 亿美元天价;再有 Banksy 的一系列反战、反种族歧视、同性恋平权的涂鸦作品,增资幅度超过 266,584%;被都柏林市政府、警察、建筑业主恨得牙痒痒的 Conor Harrington 每幅画估价均超过 $6 万英镑,近年 KAWS 和 JR 的成长速度也飞快…… 前者在今年以 $620 万美元的作品位列全球艺术家拍卖收入排行榜第 35 名,后者刚在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威尼斯双年展、阿姆斯特丹摄影博物馆等顶级场所展出,势头正劲……
据 Artprice 公布的《2017 当代艺术市场报告》中,全球最受欢迎的 10 位艺术家中,街头艺术便占据了 4 席: Keith Haring、Shepard Fairey、Banksy 和 KAWS。街头艺术在引起收藏家狂热追捧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当今艺术品市场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
近几年当代艺术更衍生出潮流玩具、设计家居、电影海报等潮物,以丰富的品类和共鸣感十足的特质逐渐成为拍卖场上不可忽视的一支劲旅,市场上叫价亦十分惊人:例如 1933 年上映的《金刚》法国版海报,存世不足 20 张,估价竟达 £20,000 – £30,000 之高。前不久法国拍卖行 Artcurial 举办的一场以 Supreme 为主题的展览拍出了近百万美元总价,副总裁暨策划人 Fabien Naudan 先生率领团队先后游走于纽约、LA、伦敦,到东京、瑞士、意大利等地,历时一年半完成,其中那款 Louis Vuitton x Supreme Malle Courrier 90 Trunk,被拍出约 66 万人民币的天价,可谓是史上最一鸣惊人的行李箱。
「80% 的拍卖品来自 Supreme,也有与 Supreme 合作过的艺术家作品,还有摄影、联乘等等,我想通过那些最里程碑式的拍品,来串联出一场完整的 Supreme 探索旅程。」
— Fabien Naudan
收购此批藏品的过程也并不容易,「最费周章的其实是说服原来的拥有者,用拍卖行的规矩,从他们手中收购物件……有一次,一个卖家周二答应了我的条件,周三就卖掉了他的东西。」不过,这种拍卖形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之前,日本街头潮流教父 NIGO 便数度携手苏富比以及其御用策划人、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部主管寺瀬由纪呈现其数百件私藏拍卖。「NIGO® Only Lives Twice」悉数展出 NIGO 珍藏纪念品、钟表、设计家具等 108 件拍品,而「Return of the NIGO®」则以星球大战收藏为主题,二者均创造了惊人的宣传效应及成交总价,NIGO 也亲自分享了其收藏背后的故事,不但改写著艺术品拍卖的形式,也模糊了物品与艺术之间的界限。
「这场拍卖主要受到了 NIGO 和 Star Wars 粉丝的支持。竞拍者对 NIGO 本人私藏的热爱和执著助力价格的不断攀升,在公众间取得了很成功的宣传,我在纽约的出租车上还看到了电视台对这次拍卖的报道。」
— 寺瀬由纪
今天,购入潮流玩具、街头艺术品渐渐成潮流买家的一项潜在投资手段,尽管社会各界对于它们的迅猛发展质疑声不断,即便价格与近乎绝迹的大师遗作仍无法相提并论,但也在时代的变迁里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在一直被边缘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
自 Andy Warhol 开始,到如今村上隆、KAWS 等艺术家,几乎都在创作期内名利滚滚,跟梵高、塞尚、莫奈生前作品无人问津的境遇大不相同,近年来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算是最大功臣,名人艺术家通过社交媒体引爆热点话题,进一步提升名气,顺便建立广泛的受众群促进一下业绩,一举几得。
「这些对科技和时尚有著强烈兴趣的年轻收藏家在社交网络上的参与度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拍卖行要采取新的推广方式来吸引他们。」
— 寺瀬由纪
收藏者群体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比如 Virgil Abloh 与村上隆,Kim Jones 与 KAWS,Raf Simons 与 Sterling Ruby 等为首的捆绑宣传,还是以《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Brad Pitt、Leonardo DiCaprio 等荷里活名人收藏家们的青睐……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帮助有才华的艺术家找到更方便快速的盈利方式,不再局限于圈子内的口耳相传,但同时间也引发了行家的担忧:
「现在年轻一代拥有无比丰富的信息来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收藏一件藏品可能不是因为发自内心地感动,而是因为在社交网络上无数次「刷」到了它。」
— Fabien Naudan
青年买、卖家崛起的试金石
由于二级市场的浪潮到来,也催生了不少年轻的艺术品掮客,加之印刷复制品行业日渐成熟,艺术品的估价也在质量、出处、稀有度和完好程度等理性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来自买家个人的感性考量,比如 NIGO 本人在年轻世代中的潮流影响力便是价格飙升的加成之一。
「归根结底,拍卖的价格都是出于收藏家对拍品的喜爱下拍出的。其实如果这些 Star Wars 的藏品不是 NIGO 提供,它们有可能不会拍出如此高的价格。」
— 寺瀬由纪
随著近年千禧一代的迅速崛起,街头、流行艺术市场也随之变得宽广起来,他们大多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对艺术的理解通常跨越文化界限,更关注与群体成长年代的共鸣,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潮流文化的掌控力,让他们不再盲从于市场,更善于独立思考。
「虽然资深收藏家们的主要藏品还是那些价格高昂的艺术品,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消费人群却有了更多年轻收藏者,我们非常重视年轻一代,因为他们是收藏界的未来。」
— Jonathan Crockett
冲击主流画廊、藏家的传统观念
随著行业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潮流艺术品的生意愈加兴旺,但即便是街头语境已高度市场化,它们与传统艺术的分别依然清晰可辨。
相对于传统艺术家,街头、流行艺术家对自身的公众形象以及作品销售渠道更有话语权,比如 KAWS 便通过玩具、T-shirt 等各种自带潮流属性的载体渗入世界的每个角落,把自己的艺术向社会各个阶层推广,对画廊、拍卖行的依赖要相对少得多。
不过,对于那些首屈一指的拍卖行来说,街头艺术品的兴起并非意味著消费者「背叛」了过去的领域,而是拥有了更宽阔的选项,意味著新的机遇。
「我并不觉得它们会挤压收藏家对别的藏品的追求。相反,我相信这是年轻收藏家进入拍卖行的一个机遇,他们会发现我们不只向亿万富翁提供最顶尖的艺术品。」曾一手策划 NIGO 多场拍卖的金牌策划人寺瀬由纪解释道。
几乎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人们就这类艺术表达方式的质疑便不绝于耳。对一般人来说,艺术太「贵」,而街头艺术、流行文化既表现艺术家的审美,又能贴合大众的日常生活,反映著潮流趋势,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多,辐射面更广,但正如前文提起,Supreme 作为消费品是否能够代表艺术登堂入室?一件 T 恤是否值得近 10 万人民币?它们的价值又该如何衡量?
讲好一个故事
无论是潮流抑或是主流,艺术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叙事性,即它传递的故事,观者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这不仅关乎作品本身展示的故事,还包括艺术家经历,它最好是能够引发时代的共鸣,记录者经济、政治、文化、娱乐的变迁,是艺术亦是社会符号。在此理解下,Supreme 作为叙述美国过去著 30 年间变化的载体而作为艺术品进入传统拍卖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艺术不再仅限于画作这些传统认知上的领域,它可以是一件衣服、一块画板、珠宝、红酒……创意的诞生、创造的过程与最终的成品同样重要,其背后的理念,是被称为艺术的部分。」
— Fabien Naudan
艺术家本身被视为一个品牌
当人们想要有品质保证,便会寻找品牌,艺术品收藏也属异曲同工。买家都希望自己的收藏能永垂不朽,因此大师的名作,艺术家的签名式元素、作品对时代、历史意义,成为艺术品商业价值的重要考量。比如美国波普大师 Andy Warhol 的浓汤宝罐头和梦露,Barbara Kruger 的红底白字反消费主义、女权主义宣言,法国街头艺术家 Invader 受电子游戏启发的低像素式涂鸦作品;法国艺术家 JR 以在建筑物、大型交通工具上粘贴放大的脸龐、五官特写等摄影作品而获得世界的关注;荒木经惟的作品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关于「裸露」的法律……
潮流圈一直有一个关于 Supreme 的段子:只要我把这几个字母到处印,所有产品的售价后面都可以加三个零。当年马塞尔·杜尚的小便池雕塑《泉》被视为达达艺术的先锋,在 MoMA 中展出,谁都没想到在完成之初它只落了个 「粗俗下流」的名声。同理,一件 Supreme 的 T-Shirt 是否值 1 万美金,是否能与 Babara Kruger 的原作相提并论,Fabien Naudan 给出了他的答案:「过去我从不认为一件T恤可以和一幅画作相提并论,但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要始终小心自己的说辞,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改变发生。」
「有很多我们视为至宝的画作在过去是被禁止展出的,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它们不是艺术,甚至玷污了艺术。同样地,有些曾在博物馆中被展出的作品,现在一文不值,我们都懒得瞥它一眼。」Fabien 补充道。
除此之外,市场的供求变化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原因。喜爱潮流多年的 Frankie Zhang 近年也会利用潮流艺术品、玩具的转售溢价小赚一笔,去年,Frankie 正准备通过转手 KAWS 于上海的展览「KAWS:始于终点」的首发款红色 KAWS COMPANION 周边继续获利时,却发现因供货量较大,手上的公仔并不如想象中的价格高企,唯有原价甚至低价脱手。
街头艺术成为品牌合作的安全牌?
除开 Dior x Kaws 别注款玩偶在 Stock X 上拍卖至近 3 千万天价,其实早在 1983 年,西太后 Vivienne Westwood 便将涂鸦艺术家 Keith Haring 的符号语言运用到自己的「女巫」系列中;Prada 在 2008 年的春夏系列中采用了涂鸦主题,Valentino 则是在 2006 年秋冬系列中运用了 Jean Michel Basquiat 的涂鸦作品,Jeff Koons 的作品被「嫁接」到 Louis Vuitton 的包上……
自从闯入主流文化之后,街头文化便不再是游走在法律之外的私有之物,在合法化并被包装成消费工艺品。「如今,人们更愿意也更擅长去跨越界限。在过去,所有的事物都显得相对独立,买艺术品、买手表的人是不同的群体,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有资本去尝遍艺术的所有滋味。」Fabien Naudan 如此说。
玩具公仔正成为艺术另一出口
千禧年后,全球不少殿堂级的艺术家、设计师、涂鸦大师纷纷涉足艺术玩具市场,包括美国 Gary Baseman、Futura、MCA、DALEK,日本的村上隆、奈良美智、TOUM,英国的 James Jarvis,香港的 Michael Lau、铁人兄弟……
「15 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当代文化、街头艺术品市场的后劲十足,而且我们最近还发现了玩具投资的回潮。」
— Isaure de Viel Castel
其价值的非常可观,2007年,奈良美智根据他早期的一幅插画作品,推出名为「Sleepless night sleeping」的限量玩具公仔,半年后在巴黎苏富比以近 2 万美元成交;村上隆推出的美少女 Miss Ko2 玩偶原型,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 56.75 万美元售出,小小玩具价格堪比大型雕塑作品。
家境殷实的杭州收藏家 Leiyu 是接触潮流玩具多年,受 NIGO 的影响,他不惜耗时耗力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种街头艺术家作品、潮流玩具,一些甚至是限量发行的稀缺品,别看架子上的手办体积不大,价值却不菲,对购买、运输、打理的要求不亚于市场上的主流艺术臻品。
对待商业化喜忧参半
即使仅从商业角度来看,无论是高级时装品牌抑或是潮流单位与艺术的跨界固然有非常多成功的案例,街头艺术的发展也非高枕无忧。现代消费著总是不断寻找下一个热点,直至它因过度消费而过气,街头艺术可能成为它贪婪胃口下的一顿饱餐。而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当代艺术原本是反抗资本主义的,而当代艺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身的理性价值:保持对资本的批判、对社会的批判,我们仍未可知。
艺术收藏并不是一个突然开始的兴趣爱好,而是始于一个人希望欣赏更多美好事物的时刻。而街头艺术、流行文化总能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创造精彩,给人带来惊喜和乐趣。正如 Banksy 所说:「人们看油画的时候会赞叹于绘画技巧所传达出来的含义,人们看涂鸦的时候会赞叹于排水管所增加的含义。」街头艺术如此,当代艺术如此,艺术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