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cide Squad》最精彩的部分-绝非肉眼能留意得到
劣评如潮却票房大收?当中必有优胜之处。
万众期待的超级英雄电影《Suicide Squad》终于在今周上映,DCEU(DC 电影宇宙)受落后 MCU(Marvel 电影宇宙)的压力,同时要收复《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失地,《Suicide Squad》在过量的内容下成为牺牲品。外国媒体的劣评为前题,有不少影迷、支持者希望进场一睹由 Margot Robbie 饰演的 Harley Quinn 之风彩(亦是全片的亮点位置),而且影迷在紧张刺激的预告后,仍然相信《Suicide Squad》有一丝希望,所以在 imdb 评分还有 7.4,好坏参半,更在上画周末的短短 2 天半大收 1 亿 4 千万美元票房,绝不输给如《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等大片,背后,到底有甚么「看不见」的原因?
对笔者而言,整套《Suicide Squad》电影推出前后,所衍生的选曲、原创歌、配乐部份,绝对是吸引观众入场、平衡电影气氛的重要成功之处。
预告片段设下无法抗拒的层次感
未上映之先,《Suicide Squad》带来了 4 套以上的预告片,其实在首个版本内,已经完全公开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及剧情,包括最重要的 Harley Quinn、Will Smith 饰演的 Dead Shot,以及令人期待的 Jared Leto 新版 Joker。要说各个版本所带来的震撼感,必定要提及制作组所挑选的不同「预告歌曲」。为何称为「预告歌曲」?其实很多时候,在电影未完成制作前,电影很多时会挑选现有流行歌、经典金曲、现有混音作品来配乐,以观众脑海中已有的一定印象,来构筑未上映的电影画面,直接影响首轮票房收益。近年令人深刻的电影如《Gone Girl》挑选的《She》去营造怪趣悬疑感、即将上映的《The Accountant》则选用了 Radiohead 的《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成功引起关注。
在《Suicide Squad》的首次登场时,就挑选了 Bee Gee 名曲《I Started a Joke》,并由女声翻唱,首先呼应 Zack Snyder 与 Hans Zimmer 在《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所营造的古典气氛,以暗喻手法带出小丑女 Harley Quinn 与 Joker 将成为电影重心之一,引起支持者的期待;第二次释出正式预告时,虽然画面内容相近,震撼地以皇后乐队 Queen 之摇滚名曲《Bohemian Rhapsody》,配合弹壳、枪火、爆破声,带出团队的疯狂作风,此曲亦同时用于片中的感动时刻,带出刚柔并重之跳动感;最后的预告中,由 Grace feat. G-Eazy 的《You Don’t Own Me》加上《The Ballroom Blitz》,多重冲击下令人无法抗拒,心中忍耐购票进场的欲望。
推翻古典感-流行原创歌曲注入
正当影迷热切期待之际,电影公司才释出更重要的资讯-《Suicide Squad》力邀大量流行单位合作打造 Sound Track,名单更贴近如 HYPEBEAST 的年轻读者口味。早年如《Iron Man》系列中,积极以乐队如 AC/DC、Black Sabbath 合作作品打响其硬朗风格,录得空前成功。但自此之后,于一般 MCU 及 DCEU 电影中,主要使用荷理活电影音乐作曲家编写原音配乐。《Suicide Squad》所注入的新曲元素,除了尝试把多年来角色的旧有形象重设外,亦把英雄电影混合近年流行文化的手法。用作推广,置于预告、电影高潮部份的《Purple Lamborghini》,由 Skrillex 及 Rick Ross 所炮制的重拍子,绝对够格带领戏中 Joker 登场,无可否认在 Skrillex 混音加上 Rick Ross 唱出如反派的邪恶,可惜最后 Jared Leto 的戏份变少,明显电影剪接上并不能跟上音乐组的安排及心思。另外一首主题曲式的《Sucker For Pain》,虽然只在片尾制作单位时播放,但其实集合了 Lil Wayne、Wiz Khalifa、Imagine Dragons、Logic、Ty Dolla $ign 及 X Ambassadors 的多人组合声演,反对者当然会说:「怎可能在曲目中混杂那么多位歌手?」,在编者角度上,音乐组彷彿在歌曲部份重演出《Suicide Squad》中多个反派组队的构图,反而是一种有趣的表达方式。
说到于 Sound Track 中大受欢迎的歌曲,不得不提在网络上短时间录得 7 千万点击率的《Heathens》。今年由 Twenty One Pilots 打造的大热乐曲、包含《Heathens》的 3 首歌曲,同时占据了 Billboard 摇滚榜的头 3 位置,成为 Billboard 首次出现的情况。无论是《Suicide Squad》的影响,抑或是 Twenty One Pilots 的真正实力,明显地在观众的回忆中留下了撼动。另外,由 Grimes 为电影长时间准备的《Medieval Warfare》,与歌手以往的作品差距甚大,却能感受此作特别以 Harley Quinn 的扭曲思想出发;在片中大雨、角色发现真相时的转捩点上,电影播出 Action Bronson 与 Dan Auerbach ft. Mark Ronson 的《Standing In The Rain》,表达反派们虽然邪恶,却有情有义的潇洒作风,也许《Suicide Squad》泛滥的内容,反而产生出多首音乐灵感,算是一大奇妙之处。
起用非英雄片种之荷里活配乐新星
在过去《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炮制出《The Red Capes Are Coming》、《Man Of Steel》中的《An Ideal of Hope》,Hans Zimmer 的大师风范很适合这两部史诗式电影,但就如上述所言,DC 并非找来近年长期常为英雄片打造配乐的专家,如 Brian Tyler、Hans Zimmer、Henry Jackson 等人处理《Suicide Squad》,而今次导演 David Ayer 挑选合作伙伴 Steven Price,近年凭《Gravity》的宇宙虚无配乐拿下奥斯卡、优秀打造《Fury》孤独战火环境的他,重新探索《Suicide Squad》在恶趣味与黑暗之间的平均,去诠释这套极其复杂的反派英雄片之原音配乐。
于片中前段,DCEU 贪心地希望一次过介绍整队《Suicide Squad》的人物,角色相继出场导致剧情重复,但 Steven Price 的配乐性格描写却清楚区分各人特色,如 Diablo 以轻快墨西哥式描述其唏嘘背景、更用上 Marxophone 作 Harley Quinn 神经质的音色演绎,Steven Price 提到:「我希望在每一位角色都当作独立故事重新考虑,唯一的共通点,就是每个人虽然疯狂,却能感受到人性的一面。」。当组队出场的《Task Force X》播出时,其过程中出现的怪异节奏,令人回想起 DC 电影的过去,恰巧像 Tim Burton 执导的《Batman》系列一样迷幻;到后期的《Task Force X:Activated》 更把平息了气氛,把场面变成大破坏战场。说到最有挑战性的地方,就是 Steven Price 需要配合上段所提及的多首歌曲,如《Purple Lamborghini》、《Bohemian Rhapsody》、《Medieval Warfare》等都是风格相距甚远的音乐,「我并不希望配乐像来自另一个时空,在如此疯狂的配合下找出共通点,十分困难。」。
总结来说,DCEU 电影虽然比 MCU 零乱,但场内场外,如《Suicide Squad》这疯狂片种所连带出产的原创歌曲、配乐,让整套电影添上色彩,某程度更打救了舖排过乱的问题。以上众多的乐曲安排,并非想带出「愈多配乐、主题歌曲,电影就愈好」的结论(有些选曲如《Without Me》、《Slippin’ Into Darkness》算是太累赘),反而是画面、剪接、舖排上未能跟上 DCEU 一贯的细腻音乐,过份的堆砌浪费了原创歌曲、配乐。假如大家看毕电影后,即使画面未能满意,耳朵却能经历一场奇幻奥妙之旅。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到这里回顾《Suicide Squad》之 Sound Track。